上屋抽梯
‖原文‖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
故意露出破绽,给敌人提供方便条件。诱使敌人深入我方阵地,然后切断其前应与后援,使其陷入绝境。敌人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遭祸患。
‖计名典故‖
刘表字景升
三国的战火铺天盖地点燃之后,荆州刘表家族也是烟雾弥漫,互相倾轧,一片肃杀之气。蔡夫人有兄弟蔡瑁和大将张允撑腰,胆壮气粗,懦弱的刘表只有言听计从的份儿。苦只苦了公子刘琦,他是刘表前妻所生,按照承继王位的惯例,就轮不到蔡夫人亲生儿子刘琮。
于是,蔡夫人一伙日夜策划对刘琦进行迫害。刘琦的生活,简直比下地狱还要艰难。
正在他难熬的时候,刘玄德和诸葛亮到荆州议事来了。刘琦非常信赖刘备,认为刘备仁慈、宽厚,有求必应。他打听到刘玄德的住处,秘密前来拜见。
一见刘备,刘琦扑通一声跪拜在地,痛哭失声,说:“叔父快救救我吧!”
刘备马上把他搀扶起来,和蔼地说:“贤侄有什么苦恼,慢慢说,不要着急,哭坏了身子可不好。”
刘琦哽咽地说:“继母不能相容,侄儿性命早晚断送在她手里,乞求叔父给我指引一条生路。”
刘备说:“贤侄,这是你家的家事,我怎么好插手呢!这样吧,你先回去,容我想想再告诉你,行不行?”
刘琦点点头,转身就走了。刘备送到大门口,附耳对刘琦说:“明天我叫诸葛先生回拜贤侄,你按我的话去做,他必有妙计相告。”说完,就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
第二天,刘备说自己浑身疼痛,回拜刘琦的事只好委托诸葛亮。诸葛亮一口答应,来到公子宅前下马,入见公子。
刘琦望眼欲穿,忙把诸葛亮邀入后堂,单刀直入,说:“我为后母不容,希望先生给我指引一条生路。”
孔明说:“我诸葛亮在你家做客,岂敢议论人家的家事?倘若事情泄露出去,我怎么担当得起。”说完,就要起身告辞。
刘琦上前一步,双手拦住,说:“承蒙先生光顾,已是我刘琦最大面子,哪有不吃完饭就走的道理。”他把诸葛亮引到一间密室,命人摆上酒宴款待客人。
饮酒之间,刘琦再次向诸葛亮讨计,说:“如今危在旦夕,先生总不会见死不救吧?”
诸葛亮说:“并不是我不给公子出谋划策,实在是不敢给公子出谋划策。”说完,又要起身告辞。
刘琦说:“先生不想说就算了,何必一定要离开呢。来,我们继续饮酒。”
孔明只得坐下。喝完酒后,刘琦说:“我有一本古书,请先生为我鉴别一下。”说着,带孔明爬上一座小楼。
爬到楼上,刘琦拜伏在楼板上,说:“我实在没有活路了,望先生救我。”
孔明勃然大怒,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我要下楼。”返身一看,楼梯已经被人抽走。
刘琦
刘琦伏在楼板上不肯起来,哭泣着说:“我刘琦真心求教良策,我担心事有泄漏,先生不肯出言,现在上不挨天,下不着地,出先生之口,入刘琦之耳,先生教教我吧。”
孔明说:“疏不间亲’,你叫我怎么给你指引一条生路?”
刘琦说:“先生真的不肯赐教么?我刘琦与其死在继母的刀下,不如死在先生的面前。”霍地站起,拔出剑来就要自杀。
孔明慌了,连忙制止,说:“请公子不要性急,我已为公子想好良策了。”
刘琦翻身便拜,说:“望先生赐教!”
诸葛亮便以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妃谋害太子申生、重耳的事例指点刘琦。他说:“申生在国内而亡,重耳在国外而安。现在江夏正好缺人守御,公子何不上言父王,请求率兵屯守江夏,这样,你就可以躲避这场灾祸了。”刘琦茅塞顿开,赶忙拜谢诸葛亮先生的救命之恩。
第二天,刘琦上表,乞求驻守江夏。刘表犹豫不决,请刘玄德来商议。
刘备说:“江夏是水陆重地,派别人镇守,放心不下,既然公子提出来亲自防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啦!”刘表这才令刘琦率三千兵马驻守江夏。
上屋抽梯之计就是从这个故事发源,意思是说,诱引别人上了高楼,再抽掉梯子,使其陷于绝境。
刘琦要讨孔明的良策,在有耳目的地方是决不会轻易道出的,除非把他引到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绝境。这是刘备告诉刘琦的,刘琦依照去办,果然使孔明放心大胆地出谋划策,保住了他一条性命。
‖案例‖
太史慈后来者居上
太史慈字子义
三国时,吴国的太史慈在郡里任小吏。正巧当时郡州官吏间矛盾重重,是非难辨。这种情况下,郡州谁先呈送奏章给朝廷,谁就占据上风。
当时,州里的奏章已经派人送出,郡里的官员怕自己受到责难,就想找一位得力的使者去追赶州里送奏章的人。太吏慈被选中了。他昼夜兼程赶往京城,到了京城后,他马上来到专门接待臣民上书的公车衙门,送上了奏章。
这时州里派来送奏章的使者刚刚到达,正在守门的官更为自己通报,太史慈就走上前去问他:“你想通报上奏章吗?”州里来人说:“是的。”太史慈问他:“你的奏章在哪里?题头落款是不是写错了?”州里来的使者一听,急忙把奏章递给太史慈看,太史慈拿过奏章就把它撕了。州里使者一声惊叫,拉住太史慈不放。太史慈对他说:“你要是不把奏章递给我,我也没机会把它撕了,是福是祸,咱俩都一样承受,反正也不能让我独自领罪,与其这样,不如咱俩都悄悄离开这里。”于是,太史慈和州使者一同悄悄地回来了。郡里呈送的奏章终于被认为是有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