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终于落地。
今日,滴滴在官方微博宣布,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即从美股退市回港股。
此时距离滴滴6月30日晚间(北京时间)在美股纽交所低调上市至今,不过156天。
截止目前,滴滴市值为376亿美金,相较发行价已跌去44.3%。
赴美,失败的156天
从结果上看,滴滴赴美上市并在美股156天的历程,是非常失败的。
公司层面上,滴滴上市之后第二天,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决定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暂停注册新用户。
随后滴滴APP下架,拉新获客渠道被斩断。
滴滴自身品牌形象,也同时卷入巨大争议。即便外界传闻的很多说法都是捕风捉影,但在监管的介入以及舆论的情绪倾向下,滴滴再次遭遇了严重的品牌危机。
投资人层面,更是没能达到目的。
在业内看来,滴滴之所以顶着压力赴美上市,更多便是由于投资人意志的主导。但在赴美上市之后,无论是早期投资人,还是募资发行时认购的投资人,要么没能等到合适的套现时机,要么直接被深度套牢。
并且滴滴本身还额外新增了巨额的募资上市成本。
滴滴上市第四个交易日,股价便被打回至14美元/股发行价以下,此后一路震荡下行,股价长期徘徊在8美元/股左右,对应滴滴市值约在400亿美金,相当于滴滴2016年—2017年的估值。
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滴滴获得软银两次共计80亿美元融资,第一次投后估值为510亿美元,第二次投后估值为550亿美元。
回港,不算太坏的结果
在美股156天之后,滴滴启动退市,并准备回港上市。实际上,对于滴滴而言,这一最终决定,还是可以接受的。
首先,这意味着监管层与滴滴在上市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滴滴是被允许转道港股的。
再者,滴滴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动作,也向外界传递了滴滴在合规、数据、安全等上面的整顿工作已完成或接近完全。
更关键的是,滴滴此前所被舆论质疑的一些所谓传闻,也可能在监管层面有了确定性定论。
即滴滴面临的政策风险,实际上有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包括程度上。这对于滴滴而言,尤其是关注滴滴的资本市场而言,相当于靴子落地,利空出尽。
可以预见,在滴滴启动美股退市之后,相关监管的结论也会随之出炉,并随着滴滴自身的整顿完成,滴滴将重回运营正轨。
相应的产品,自然也可能将在不久后恢复上架。
失去的,还能拿回来吗
招股书显示,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名。其中,滴滴在中国的年活跃用户达到了3.77亿,并拥有1300万名年活跃司机。
在营收端,2020年,滴滴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人民币,中国出行业务占整体营收比重为94%。
但在滴滴赴美上市156天中,滴滴的用户规模以及营收规模,或会出现不小程度的下滑。
一方面,是基于滴滴本身面临的监管危机、舆论争议,以及产品下架,并被暂停新用户注册的处罚。另一方,是早就觊觎网约车市场蛋糕的其他玩家的强势冲锋。包括美团、首汽、T3等一众出行平台,都在这个窗口期对滴滴的市场份额发起了进攻围猎。
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滴滴出行8-9月订单量连续两月环比下降。其中,8月订单量环比下降21.1%。
对于滴滴而言,这些丢失的市场份额,能否在恢复正常运营之后重夺回来,也是个将要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