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过山东而没有登过泰山,这算是一种错过的话;你登过泰山却没有尝尝山东的煎饼,那只能算是一种遗憾了。
山东煎饼素来天下闻名。山东全省尤其是内陆乡镇,普遍以煎饼为主食。
遥想当年,山东人北上闯关东南下做干部时,每个人身上带的都有一样东西,那自然是煎饼。
煎饼,就是山东人的命。有了它,人才有了底气。
过去在我们农村老家,曾流传着一个找老婆的唯一标准,那就是会摊煎饼。如果谁家娶的新媳妇摊的煎饼又薄又香,那无疑是在祖坟上烧了高香,十里八乡都会传扬个遍。
母亲在这一点上,算得上是最拔尖的。
我所有小时候关于母亲的回忆,似乎都与煎饼有关。
天还未亮,睡梦中的我便被吱吱呀呀的石磨声惊醒。我知道,这是母亲又在碾玉米粒了。我起身来到天井,石磨前母亲佝偻着身体,一步一步地推动着那笨重的石磨。母亲看到我,一边唤我去睡觉,一边停下来直起身子,用手使劲拍打着自己的腰。我想母亲是累了。我站在旁边,等母亲又开始推动石磨时,我跑过去跟在母亲身后用稚嫩的双手用力推着母亲的身子。我想,这样就能让母亲轻松些。
等把玉米粒碾好面后,再用清水泡上一些时候,母亲又开始用另一个小石磨把玉米浆磨成玉米糊子。这样,煎饼的第一道工序原料制作就算完成了。
煎饼是三分原料七分摊。煎饼的好坏关键在于摊。母亲备好柴火,就开始烧火摊煎饼了。
先把鏊子烧热,然后再用油布子沾上一些食用油把鏊子擦干净。这时,母亲的表情是严肃的,容不得一丁点马虎。母亲用舀勺舀一勺做好的玉米糊子,倒在鏊子上,小心翼翼地用劈子(有柄的薄块木板)把玉米糊子均匀地摊在鏊子上,玉米糊立时发出啧啧的响声。过不了几分钟,母亲用抢子(铲子)仔细地沿着鏊子边揭下来。
这样,煎饼的制作过程就算完成了。再把煎饼叠成长方形,便于存放和食用。
母亲做的煎饼,是我吃过的最薄最香的。在母亲摊煎饼时,我都是一边烧火一边吃的。我能一口气干吃上个七八个,什么都不带卷的。
关于煎饼的吃法,流传甚广的就是“煎饼卷大葱”了。大拇指粗的大葱往煎饼里这么一卷,再抹上点酱或大油(冷却猪油)什么的,那个香劲就甭提有多美了。
另外,只要能下饭的菜都能往煎饼里卷。所以,民间素来有“一张煎饼卷天下”的美谈,只要吃过煎饼的,一点都不觉得为过。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煎饼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让位于米饭和馒头了。但煎饼最能耐饥饿了。常年吃惯煎饼的乡民,再吃其它的就不打饥饿了。我们那有一个小伙子去南方当兵,最幸福的时刻就是蒸米饭蒸糊了,用铲子把糊锅底一铲,往嘴里这么一塞,就权当吃煎饼了,顺带也慰藉一下思乡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