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消得人憔悴诗句的全诗(写给情人的浪漫诗句)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一段名言: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26)
(王国维像)
王大师这段话经常被引用,因为它将人生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实际上指一切事)的过程用三句宋词描述下来,准确而生动。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定高远的目标,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形容锲而不舍的追求,再到“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实际上,任何人想做成一番事业,都必须经历这三层境界,古往今来,概莫能外!但用“文人词”描述,要比“志当存高远”,“执着不懈”,“成功(或觉悟)”等词汇来得更形象,更打动人。
但这三句词有两句明显有问题,就是后面这两句,原词的词中主题,描写的多是对“情人或爱人”的情绪,并不是针对“事业”或“学问”。“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他”指的多半是词人的相思之人,王大师只是借用的巧妙罢了,或许正因如此,才彰显语言大师的遣词功力。
(武夷山柳永像)
这几天我们读柳永,“为伊消得人憔悴”正出自柳永的词《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我们就来看看这首词,全词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当然是一首怀人之作,但柳永直至终篇,才最终揭开话题,原来,他在思念自己的那个“伊”,前面的一大串连续的铺陈,只不过是情绪的酝酿。
这首词,真正叙事的,只有一句,就是开篇的这一句“伫倚危楼风细细”,一个人登上高楼(危楼吗)远眺,伫:指长时间的站立,没有动作。一个人静静站立,伴着春风细细,像一幅剪影,很美,可是,他为什么要“伫倚”呢?他在楼上又看到了些什么呢?似乎有很多要讲的话……
这是一个绝好的开篇,因为余味绵长!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秋恨”,春天是一个愁绪萌生的季节,当词人登高远望,望着天边一望无际的春色,一脉春树绿草“更行更远还生”,在天际尽头,一股莫名的愁绪,黯黯滋生。春草连绵远道,“春愁”刬尽还生。愁绪虽因春草春树而生,其根源,当然还在词人的心底,但词人依旧没有说明,这份“愁”,愁的是什么?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词人接着抒情:连绵的草色似烟似雾,在斜阳残照里不言不语,又有谁知道我登高怀远的心情,词人继续卖关子,我为什么一腔愁绪呢,请猜!这一段,徐志摩模仿得最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愁绪,就在风景里,是什么,就是不说,唯其不说,才耐读……
(草色烟光残照里)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但无论如何,这份愁绪是浓重的,累积到极限,就需要排解,于是,词人想借酒疏狂,放浪形骸,但“借酒销愁愁更愁”,勉强的欢乐终归不是真正的快乐,疏狂之后,顿时便觉无味。为什么呢?愁绪并没有得到排解。至此,词人还是没有说,为什么愁,愁什么?
(拟把疏狂图一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当然是人越来越瘦了,我的人越来越瘦了,但是我痴心不悔,这种不悔,是坚持,是长情,是执着,也是无法解脱,正说明“春愁”之绵绵无尽,但请注意,这份愁是什么,词人仍未讲明——直到最后一句——词人才道明缘由:我的消瘦与憔悴,都是为了“伊”,原来,这浓重的“春愁”,就只是“相思”,前面的这许多铺垫,都只不过是为了她。
(为伊消得人憔悴)
词人是深情、志诚、执着的男子,他心甘情愿为“伊”这份“春愁”所折磨,甚至憔悴到瘦骨伶仃,依然坚贞不渝。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词人从开篇就写愁绪,然后迤逦写来,却始终不揭开悬念,直到词的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揭开他愁绪的由来,“春愁”实际就是为“伊人”所起,极具“曲径通幽”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