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舟二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历时8小时最新报道)
据来自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的消息,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天舟二号携带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舱外航天服及空间站平台设备、应用载荷和推进剂等,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后,转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补加和空间应用项目设备测试等工作。航天科技集团六院801所空间推进系统研制团队承担着全部核心舱推进与补加系统设计研制工作。未来,该团队研制的空间推进系统将为天宫空间站开展一系列太空科学实验与研究提供全力保障。
46台发动机护送空间站“粮草官”
航天六院为长征七号火箭提供了6台120吨级大推力发动机及芯二级4台液氧煤油发动机,10台发动机接续发力,充分展现高可靠性的金牌动力风采,将携带货物的“天舟二号”完美送入了与核心舱交会对接的轨道。
作为飞船的动力源,每台发动机都必须默契配合,确保在轨飞行速度是子弹飞行速度8倍的情况下,实现“俯仰自若,动静有度”。因此,100%可靠性的发动机是整船飞行任务的制胜法宝。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密封舱携带的上行货物重量约4.69吨,推进剂1.95吨,物资总重近6.64吨。面对如此大的运载量,发动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次数随之增加。
要确保万无一失、可靠性保持100%,六院研制团队总结“天舟一号”任务成功经验,对发动机的技术状态进行了适应性改进设计,加大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投入了大量的试验验证,不断改进研制生产方案,实现了更优工作性能,最终圆满完成总体提出的技术要求,所有技术指标完全满足“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新的任务需求。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上使用了25N、120N、150N、490N四种不同推力量级的发动机36台,让推进剂太空在轨补加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应用。
太空中补加确保空间站超长待机
“快递小哥”将物资送上去后,工作还未完成,它要实现与“天和”核心舱后端通道对接,等待神舟十二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前端节点舱前向对接口对接,迎来3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驻留三个月。随后在神舟十二号完成任务撤离后,“它还将绕飞至节点舱前向对接口对接,目的是验证节点舱的推进剂在轨补加能力。
据六院801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部长顾帅华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除可靠运送物资外,还需要实现与“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后的推进剂补给,即所谓的“太空加油”。较“天舟一号”不同,这次“上天”的“快递小哥”更了不得,它可以实现与核心舱前向及后向的双向补加功能,以备在遇到故障时,有一端可以正常工作,确保空间站任务正常运行。本次推进剂补加是基于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验证的实际应用,科研人员为其研制出全新的自动补加程序,使其不再需要地面指令干预或是航天员的辅助,即可实现完全自主补加,实现了空间推进领域的又一次技术飞跃。
“太空加油”技术和关键设备,由六院801所完全自主研制。设计研制其推进系统及补加系统的六院801所载人航天推进系统部是一支由30人组成,年轻人居多的团队,承担着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所有飞行器推进系统的研制工作。自2011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完成交会对接后,六院科研团队即正式启动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攻关。历经二十余年艰苦拼搏,科研人员更新迭代,但拼搏奋斗的航天热情依旧没变。他们前赴后继,努力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完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攻关,重点突破了推进和补加系统一体化设计、管路在轨检漏、在轨推进剂补加、管路参与推进剂在轨吹除及浮动连接断接器等高新技术,为我国后续大型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驭天30年 中国空间站时代已来
继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圆满完成对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三次推进剂补加之后,压气机、浮动断接器等关键设备表现完美,并且我国已成功掌握补加管路推进剂吹除技术,可保证补加管路清洁,后续可进行多次推进剂补加。
六院801所科研团队通过多管齐下,将全力确保至少15年使用寿命期间内推进系统始终保持正常可靠工作。无论是在研制一线还是试验现场,六院人都是在曲折复杂过程中砥砺前行。“补加难度加大,必须有效验证”,“系统试车必须连续成功”……有时为了获取一台发动机的试验结果,需要连续进行几十天的试验,就这样产品不下台,研制人员不回家,他们怀着驾舟驭天的壮志豪情,扎根在岗位上,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改进了一项又一项成果,让我国深空探测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30年来,六院为载人航天工程研制提供了所有动力,实现了中国航天动力“先行一步,领先一路”的目标。如今,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六院液体动力还将用一个个新技术研发、新动力攻关、新工艺改进把中华儿女的航天梦想,推举到更高、更远的深空,为人类建设未来太空家园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