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消夏

从早晨起来就有桑拿的感觉,闻一闻空气像烧糊的柴火味,家家空调开得直冒水人人还喊热。空闲时,闭着眼,念想着乡村过夏天,把一棵棵大树移栽进幻想,就像城市里的人把乡下的大树移栽进公园,一直不能忘怀。时间久了,我才发现,原来老家的很多地方都渗进了我的影子,尤其在乡下过夏天,抹也抹不去。

(此图摄于邹坞镇中陈郝村)

城里的马路上热、河堤上热、树荫下也热,商场里挤满了人,躲进空调房里直觉燥燥得蹩气。三伏天,就像下了火,一天比一天天热。不怪古代诗人杜甫在《大热》中写到:“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古代聪明的皇帝为了躲避关内的酷热早跑到承德避暑山庄办公,现在的权贵也早去了北戴河、秦皇岛或青、烟、威。

庄稼人有自己一套避暑的手段,村前小河旁的树林、河滩上,涌满了一群群消夏的乡亲。搬一张躺椅,又能睡觉又能坐。提一壶茶,让暑热的夏在香茗中消失。农家人最热心搬来桌子,四个人一围,打起麻将来。农村的妇女一年没几个休息的时候,这也有了脱口,领着孩子,搬个板凳,手里拿点针线活,几个姊妹一块东家长西家短的聊起来。为了消暑纳凉,我常常搬个马扎,坐在大树底下,拿一把芭蕉扇,边扇扇子边看书。看厚厚的书,闻笔墨的香,一点点咀嚼和消磨时间,即景写几篇乡村文章,在清净中寻找几分惬意。看累了就要到河里洗洗,那清凉的河水、细腻的河沙顿时将劳累消去

晚霞褪去了斑斓的彩衣,暮蔼从天边飘然而起。如果说夏天白日是“伏”,夜里那个就是“欢”。太阳落了山,阳光不再毒,尤其是晚风吹起来,比白天凉快了很多。原来躲在家里的人们也都出来凉快,白天不敢下河洗澡的女性,朦胧的月光为她们扯起了遮羞布,哗哗的戏水声,无忧无虑“咯咯”的嬉笑声,将一条小河都活跃起来。村里的老辈人坐在躺椅上,点上烟便打开了话匣子,把岳飞传、七侠五义讲得精彩纷呈。娃娃们则疯来跑去,捉迷藏、扑萤火虫,跑得汗流浃背,乐此不疲。这份和谐场景,是乡村消夏最值得珍惜的理由。

暑天里家里热,现在家家不一定有空调,过去人人都一把蒲扇。一听说哪里有砸扬琴,拉魂腔,看电影的,不论多远,不吃晚饭也得去。村里的二麻子叔孤身一人,就喜欢看热闹,看完电影回到河滩上睡觉。半夜里高喊“刘三姐来了”,一河筒子人都被他吓醒。原来晚上在外村看了电影《刘三姐》,夜里梦游。直到他七十多岁去世,村里人见了他还要问一问你的刘三姐回来了吗。

夜幕降临时,轻轻的风带着野花水草柔柔地香飘过来,星星在天空中熠熠发光,晃着孩子们的眼睛,引得他们数了一遍又一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中缓缓穿行,把最轻柔的光辉洒向乡间,一切都像笼着轻纱的梦。最浪漫的还属远处荷塘和草丛中传来的阵阵蛙鸣,声声入耳,柔柔入心。

现在办公室和住家都有了电扇、空调,坐在屋里就能享受到凉风。但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也会导致部分人出现空调病。最怀念的还是农村的消夏,哪里有空旷的原野、游弋的白云、清新的空气、多情的鸟鸣、芬芳的花香,更有神奇浪漫的故事、放荡的笑声,让你感受到田园中那份沉静和安逸。

散文集《眷恋》作品选播:乡村消夏     作者:马西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