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主旨思想(孙权劝学主题归纳)

一、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 )水乡,世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宝元年间中进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稽古录》。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资,帮助。治,治理。通,贯通。鉴,借鉴。)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à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二、课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谓:告诉,对……说。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掌:主管,掌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以:用。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想要。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做,当,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语气词,通“耶”,表反问语气。

译: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

孰:谁。若:比得上。

译: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以为:认为。所益:好处。

译: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好处。”

7.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始:开始。就:从事。

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8.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及:到,等到。过:经过。大:非常,十分。卿:古代对人的敬称。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复:再。非复:不再是。阿:名词词头。

译:到了鲁肃到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不再是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9.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即:就。更:另外。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何:怎么,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10.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遂:于是,就。拜:拜见。而:连词,表顺承。

译: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三、古今异义

1.辞 古义:推脱 今义:美好的词语

2.及 古义:到,等到 今义:以及

3.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

4.更 古义:另,另外 今义:更加

5.但 古义:只,只是 今义:转折连词 但是

6.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称

7.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1.当:当涂掌事(掌管);但当涉猎(应当)

2.以: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组成“以为”,认为)

3.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五、出自本文的成语

1.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于指他人有转变。

2.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古代称呼表示的含义

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古代对人的敬称。

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4.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七、课文内容理解

1.《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揭示读书学习的必要性)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学习的目的、方法)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委婉的批评)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读书的益处,鼓励吕蒙学习)

2.“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和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句式和作用。想想孙权说此话时的神态?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门传授经学的学官,而是别有目的。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恼怒的意味。

4.“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说明: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殷切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大有长进。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 相当于“啊”,表感叹语气。以调侃的语气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

7.吕蒙读书有成效在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鲁肃和吕蒙之间的论议、结友,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也侧面烘托出吕蒙的自信。

8.吕蒙的变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2)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

(3)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9.人物形象

(1)孙权:爱才,关爱部下,善于劝谏,好学。

(2)吕蒙: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勤奋好学。

(3)鲁肃:爱才,敬才

10.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有所成的事迹,说明了人只肯学习就会大有长进,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