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优秀的高考作文,其实是好在材料上。
对比之下,正好暴露出相当一部分同学的问题,有好观点,没好材料。问题如何解决?
高中阶段大家写考试作文,在文体的选择上,首先是议论文为主,个别的地区会要求写记叙文,比如北京市。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把学会写议论文当成训练的重点。
议论文的写作,在完成审题立意的环节之后,就要进入到具体的写作环节。
写议论文离不开两种最基本的方法,摆事实和讲道理。表面上看着是两种论证的方法,其实却是素材在支撑着我们如何论证。
素材哪里来?其实它是我们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和理解,但许多同学却把素材理解成了从素材手册上看到的文字材料中抽取,这是本末倒置的。
生活是作文内容的来源,正确的思考方式,完成对内容的提炼与提升,我们把这些东西写到作文里,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否则即使得了高分,也是言之无物的。许多同学作文得高分,只是偶然的现象,原因在哪里呢?
就是因为把写文章看成了撞大运,有合适材料的文章就能写得好,所谓的合适的材料,就是正好碰上了题目,写作文的时候用到了现成的素材。
这一现象往往强化了大家的想法,认为写作文的时候很多时候是碰运气,看到熟悉的素材,自然有话说,文章会写得好,碰到不熟悉的素材,自然就没话说,作文的分数也不兜底儿。
如何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使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不陷入到言之无物的窘境呢?
对于作文的素材,会运用素材的人,理解深刻的同学,一则素材可以有多个用途。
许多同学只拥有一些老套的素材,比如司马迁,比如居里夫人,比如牛顿,比如海伦凯勒。
一写作文的时候,这些素材就自动跳到他们的脑海,跃动在他们的笔端。有了这些材料,作文的字数是很容易凑够的,但作文的分数只有嘿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大家在积累素材的时候,有一部分同学不用脑子,只记忆不思考,而且是分门别类的记忆,没有思考的记忆,总是死板的。
所以应对考试的时候,不免有许许多多的漏洞,不会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材料。所以就出现了拥有材料却不会运用材料的情形,非常像韩愈的文章所写的,站在千里马的面前,却大声叫嚷着,天下无马。
这种刻舟求剑的做法实在不可取,那么如何避免呢?
积累文章的素材,一定要多观察,勤思考,探究事物的原理,高中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读材料,看世界,认真思考的过程,其实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
中国古人喜欢讲文如其人,确实如此,个人的文章风格和思想内涵必然会反映其思想。
许多学生其实是不会观察生活的。这和某一年的高考题非常像,两条小鱼遇到一条老鱼,后者热情的打招呼:“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啊?”两条小鱼没有反应,他们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终于忍不住问另一条小鱼“什么是水”。
鱼游在水里,这非常像我们的同学,每日尽在生活当中,却发现不了生活的种种。
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看似一成不变,其实会发生许多新的事情,产生许多新的想法,但我们却经常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认为我们的生活是不变的。
所以积累作文的素材,要求大家对生活,有感觉,有触动,有思考。
如果我们能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生活,就会发现,这生活的平凡的状态下,其实潜藏着许多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