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彻底死心了的诗句文言文(伤心古诗词大全)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叛军已经攻破长安,杜甫在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的途中,被叛军扣押,期间,写下了这首诗。国破山河在,杜甫在不自由的月夜里,一方面想家,另一方面应该也是常常回想长安的繁华景象,对比眼下的破落,怕是已经愁断了肠。

 

这些诗词中的绝望,读起来让人心碎

《凤凰山》

王安石

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这大概是一个一辈子都在忧国忧民的士人最绝望的诗句了吧。王安石作为一个出生于官宦世家曾经也放荡过少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升迁机会,拒绝了原本可能安享荣华的一生。

然而最终让他穷尽一生心血的变法终究成为一场空。熙宁九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一直积极入世的他就此归隐;元祐元年,新法尽废,王安石也在忧愤之中与世长辞。

如果不是生在一个内外交困的时代,没有看到“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的惨状,没有体会过“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的心情,他也许就不会舍弃一切挺身而出,也许就没有那万事皆随流水去的悲哀。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不如生在太平盛世,做一个轻薄浪子,一生吟风弄月,斗鸡走马,国家兴亡,民生疾苦,与我何干?

 

这些诗词中的绝望,读起来让人心碎

《水调歌头·甲午》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

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

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一把拍碎精美的玉斗,胸中慷慨难平!悲哀啊,满腔血泪、处处悲歌,无处去诉说!

无人倾听!满清三百年王气,今时要走到头了吗?山河依旧,人事却已全非!人人沉浸于苟且的和平,祖国却已四面刀兵。武功贵重千金,文治可堪万言,我国啊!写来一场冷清!我国啊!已落后于列强!我独自喝醉酒对着墙自言自语,醒后又滂沱大哭。年华老去,我无所谓,只是自己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却都还也没实现,让人不甘心!祈求佛祖让众生觉醒!我愿意为此付出疾病,甚至生命。

 

这些诗词中的绝望,读起来让人心碎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第一句:交代地点,看似并无特殊,然而开头“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八个字,无疑是对后文一片衰败景象的极大讽刺。 第二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这句话引用了杜牧的《赠别·其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过往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如今只剩下一片荠麦之色,令人不胜之悲。

第三句:交代了如今满目荒凉之色的原因,即"胡马窥江",其精髓在于“犹厌言兵”四个字,就连废弃的池苑和古树都厌恶于再次提起战事,可见战争带来的残酷性。 第四句: 渐临近黄昏时分,号角声吹起,却只能在这空城之中回荡了,一幅悲凉景象。

下阙第一句:杜郎指杜牧,纵使他满腹风流才华,如果再回到这曾经无比赞赏的扬州,也会大吃一惊。这句话承上启下,深化了作者姜夔所述的“黍离之悲“。 第二句:引用了杜牧的《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以及《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就算杜牧文笔再好,人品再风流,恐怕面对这如今的残破之气,也写不出什么深情的词句了。

第三句:引用了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在昔日的大才子杜牧眼中,扬州的二十四桥,夜夜繁华不断,明月之下,到处都是玉人吹箫的声音。 可如今呢?二十四桥还在这里,水波依旧荡漾,却没有了任何声音。这句话最绝望之笔在于杜牧当年所描述的明月而今已变成了冷月,从明到冷,一字之差,对比显著,使人不胜绝望唏嘘。

最后一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在这里再也看不到半丝”人“的气息,也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桥边红药之上,可是这些红药,年年复复,有谁再来欣赏?又为谁而生呢?今昔对比,此情此景是何等的绝望。

 

这些诗词中的绝望,读起来让人心碎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至黄州时,你可能只听到苏轼在游山玩水间吟唱着: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贬至惠州时,你可能也听过苏轼高歌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至儋州时,你可能也只听到苏轼在陪孩童嬉闹: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最后苏轼从被贬之地归来,还不忘调侃: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可是苏轼是怎么总结自己的平生呢?对,就是开头的那两句话,黄州惠州儋州,离朝堂越来越远,年纪越来越大,赤胆忠心也熬成了已灰之木。当年的苏轼是何等意气风发?欧阳修评价其为:“来日此人当为天下用。”宋仁宗曾说:“觅得两位宰相之才,一位是苏轼,另一位是苏辙。”当为天下用的宰相之才,最后却用三个地名归纳平生,很难想象苏轼当年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