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王禹偁翻译及赏析(村行的主旨是什么)

 

乡间小路

村 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生都在“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谪居感事》)的道德理想中发散他的光与热,所以正直敢谏,因此也屡受贬谪。这首诗就是由于替徐铉辩诬,而被贬官到商州时写的。

“山谷处处传来声音包含了天将入暮的消息,几座山峰默默矗立在斜阳之下。呈现胭脂红的棠梨叶落了,荞麦开了雪白的花传来阵阵清香”——四个描写对象随着马匹的缓慢前行依次变换,景物与景物之间并没有很严密的联系,走马观花,直到看见村桥的那棵树,它就像一个媒触点,才突然引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

这首诗的颈颔两联都用了并肩对,按道理来说这样会使诗歌变得板滞,在结构严谨的律诗中与流水对能增加整首诗的流畅度相反,往往招致恶评。但诗人的“惆怅”毕竟不是“忽”而产生,内心深处那种长长的倦怠,如果像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那样去表达出来,将是不可思议的,而并肩对所造成的景物重叠累积的印象却恰如其分。

本文乃楷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王禹偁,字元之,是北宋初年较有影响的诗文家。《村行》是王禹偁后期的作品,写于贬居商州时。

如果说,王禹偁《寒食》诗是以描绘春光见长,那么《村行》,则是以勾画秋色取胜。全诗是这样的: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您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脂色,养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调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此诗抒写一个秋天傍晚,作者骑马穿行在西北高原乡间小路上时的所见所感。用词艳丽,绘景鲜亮,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乡的热爱和赞美。全诗用下平声的七阳韵,铿锵动听,也和诗人这种酣畅昂扬的喜悦情绪相吻合。开头两句,起势悠缓,一派闲适自得之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山径,就是山间小道;信马,听凭马、随便马的意思;悠悠,安然闲适的样子;野兴长,在郊野游玩的兴致很浓厚。

两句诗连起来,意思是说:(我)骑马蜿蜓穿行在菊花刚刚变黄的山间小道上,听任马儿漫步走去,心中感到无限的悠适自在,在这美好的秋天郊野里,游观赏略的兴致越来越浓厚了。

接着;作者就着力描绘山乡秋色的雄奇壮美:“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壑,山沟。“万壑”的“万”,泛言多;万壑,即千万条或众多的山沟。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响;晚籁,指傍晚时分从各种空穴里发出来的声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秋风回荡,千万条山沟此鸣彼应,各种空穴里发出了清幽的声响;无数的山峰一座挨一座,峭拔耸峙,默默无语地停立在西斜的太阳里。这一联诗,视野开阔,大处落笔,以动写静,静中显动,把自然景物写得雄奇伟丽,脉脉含情。“万壑”对“数峰”,给人以崇山峻岭一派茫茫苍苍的恢宏寥阔之感。“晚籁”起自秋风,寂静的“万壑”即伴有天然的音韵,静中有声,巅崖拂照“斜阳”,肃穆的“数峰”就透出炫目的光彩,暗里放亮。

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图景啊!而这些绚烂多姿的千山万壑在作者的笔下,又是富于感情的,似乎和作者是心心相印的。你看,“万壑”、“数峰”,本来都是无生命的自然景物,作者却说它们,一个是“含晚籁”而“有声”,一个是“立斜阳”而“无语”,特别是“立”字、“无语”等词,明显地使自然景物带上了主观色彩,通了人的性灵,因此山川草木都变得情思缝绝,和诗人一道心驰魄荡了。从千山万壑的鸟瞰,作者的视线逐渐下移、拉近,象电影镜头似的,变成了中景、近景,而慢慢转入写骑马村行中沿途的迷人风光:“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一种落叶的乔木,花白色,也叫白棠。

这两句诗,意思是:山径上,经过秋霜浸染的紫梨树叶阵阵飘落,在眼前闪现着胭脂般的绯红颜色;两旁田地里,荞麦花片片开放,雪白莹洁,不断传送来股股扑鼻的馨香。这一联诗,着笔细致,注重色艳,把秋天景物涂抹得斑斓绚丽,勃勃有生气。封建社会的骚人墨客,常常把秋天写得肃杀萧条,因而情调低沉颓唐。

在王禹偁的笔下,秋天既是万木凋落的季节,又是果实成熟:孕育希望的时候,他用“叶落”、“花开”这样错落对衬的语句,描摹了有去有来、争荣竟茂的自然界;更用“胭脂色”和:“白雪香”的传神之笔,把金秋点染得红白辉映,色香醉人。总的来说,三、四、五、六句两联诗,景象壮丽,意境鲜明,热切挚朴,昂奋积极,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祖国西北地区山乡风光的热爱和赞美,给人以向往和向上的激励。但是,.触景生情,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急速的变化,尾联不禁写道:“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意思是:什么事使我吟完诗后,忽然间情绪感伤起来了呢!啊,原来是因为这里村中的小桥、原野上的树木,太像我的家乡了!

从《村行》全诗看,结尾的这个设问似乎来得突兀,前面“野兴”悠悠,心旷神怕,为什么一时间喜而变悲,无限“饲怅”呢?

实际上,这正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始终排偁不掉的阴影:贬官,外徙,孤凄,失意……因而,结句很带感慨的自答“村桥原树似吾乡”,应该说,既是对家乡美好景物的思念,也蕴蓄着作者对往昔志得意满辰光的无限追恋。

从简单的剖析中,可以概略地看出王禹偁诗作的儿个艺术特点:一、不事雕琢,感受真切,风格平易朴实。象关于“寒食”、“秋兴”这一类题材,史事铁闻,名句佳作,早已不少。但王禹留并没拘泥前人,引诗据典,淫词侈艳,姿意铺排,而是从自己特定的处境和独特的感受出发,毫无雕琢地描述所触所感,为情而造文,故文约情真,十分自然切至。司空图在《诗品》中论述诗歌自然风格时,曾写道:“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王禹儒的诗作,应该说是具备这方面特点的。

二、语句工整,情景交触,注意诗歌意境的构思和创造。艺术作品的不事雕琢,并不是不要煅字炼句,在这方面,王禹偁还是很讲究语言的精巧和熨贴的。如上面提到的描写儿童捉蝶时的“就”、“拈”字,颇见工力;《村行》中的“含”字、“立”字,很有分寸,韵味良多。他笔下的画面是鲜明的,也是情深意浓的。如稚子图,秋千画,柴梨落,荞麦开,活泼生动,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而郊原“初雨”,巷陌“春阴”以及“晚籁”、“斜阳”,气氛沉郁,和“惆怅”的心境十分合拍。这些情景交触的描写,有机地构成了栩栩如生的诗歌意境,激人感奋,耐人寻味。

三、积极向上的思想是主流,也夹杂一些感伤低沉的情绪。由于王禹偁对民情乡俗比较了解,加上为人耿介清正,因此他的诗基调朗健,晓畅质朴,反映了当时劳动者的一些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一些真切感受,一般能给人积极向上的鼓舞,这是主要的。

但身为一个封建社会中下级官吏,又屡遭贬谪,政治上不得意,因此他的诗中有时流露出一些自嘲自慰的感伤情调,实在也是难免的,然而这也是我们阅读时应该注意到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