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广陵散的故事(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写的)

《广陵散》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它激昂、慷慨、悲壮,给演奏者留下了充分的表现空间。《广陵散》也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最具故事情节的,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大刑前绝奏而闻名于世。这两个典故与《广陵散》一起流传于世,不知是因为《广陵散》使聂政和嵇康更加出名,还是聂政和嵇康的故事使《广陵散》广为人知。

第一个典故是“聂政刺韩”。

《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记载:韩国大臣严遂(字仲子)与韩相韩傀(字侠累)产生了矛盾。严仲子找到聂政,花重金收买他刺杀侠累。聂政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

史太公用简略的语言描述了惊心动魄的刺杀场面——“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不止,又连杀数十人。聂政最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聂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可无人认得他。韩国国君以百金悬赏提供线索的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后来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此事,怀疑是弟弟所为,于是立即动身到韩国探询究竟。聂荣到达聂政的暴尸之处后,认出了自己的弟弟,大哭。聂荣对围观者说:“这是我的弟弟聂政,他受了严仲子重托来刺杀侠累。为了避免株连我,竟然自破面相。我不能连累聂政的声名啊。”然后聂荣哀恸而死。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此事后,纷纷赞赏聂政“士为知己者死”的无畏气概,又赞扬聂荣是烈女,一个弱女子,不惜“绝险千里”,从而使聂政得以名扬天下。

聂政刺韩之后六百多年,东汉蔡邕在《琴操》里改写了这则故事。在新编的故事里,聂政杀的不是韩相,而是韩王。聂政也不是为严仲子而行刺,而是为父报仇,这就使使行刺具有了正义性——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由于不能及时交付而被杀。于是聂政成了遗腹子。长大后聂政在山中遇到了仙人,学会了鼓琴的绝艺。聂政还掌握了异容术,变得无人认识自己。一天聂政在闹市鼓琴,“观者成行,马牛止听”。韩王听说后立即召见了聂政,命聂政当众鼓琴。这时聂政取出琴中藏匿的剑,一举刺杀了韩王,为父亲报了仇。后来伏在聂政尸体上恸哭不止的不是聂荣,而是聂政的母亲,这就增加了故事的悲壮性。蔡邕为这个故事谱了琴曲,取名为《聂政刺韩王》。

《聂政刺韩王》的曲谱早已不知所踪,《聂政刺韩王》怎样演变为《广陵散》历史也没有记载,但因为扬州(广陵)地区流传的《广陵散》中有“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内容,古今琴曲家均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王》看作是异名同曲。现存的《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1425年),谱中保留了“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

第二个典故是嵇康临刑演奏《广陵散》。

在蔡邕死后半个世纪之后,三国曹魏时期的名士嵇康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谀我诈的官场仕途。如痴如醉地追求着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他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而自由自在的打铁匠。不幸的是,嵇康那卓越的才华和逍遥的处世风格,最终为他招来了祸端。他提出的“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生主张,深深刺痛了当权者的要害,在当权者看来嵇康藐视圣人经典、痛恨官场仕途,岂不危害我太平江山,不杀此人无以正民风、清王道。于是,在一些仇视嵇康的小人的诽谤和唆使下,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借吕安的案子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足以向社会昭示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专制者是傲慢的,他的意志是不会向民意妥协的。行刑官下达了执行的命令,此刻嵇康身袭白袍,散开长发,拿过古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最后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曲毕,嵇康轻轻把琴放下,一声叹息:“《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转身引首就戳,时年三十九岁。

嵇康演奏的《广陵散》深深地嵌入人们的心里,此后无论谁弹奏《广陵散》,不管他有多高的琴艺都弹不出嵇康惊心动魄的气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嵇康这是一场成功的行为艺术的表演,嵇康惊天地泣鬼神的形象永远定格在行刑的那天上午。从那天开始,只要提起《广陵散》就不能不说到嵇康,只要说到嵇康,就不得不提到《广陵散》。

正因为《广陵散》有这样两个典故,千年之后每当闻听此曲,心情一定不会像听其他古琴曲那样安然和淡定,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这样一个琴曲是不适合在歌厅、舞厅、咖啡厅,宾馆、饭店、酒吧街演奏的,因为那里的气场不够,会辱没它波澜壮阔的宏大和静水深流的胸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广陵传人陈雷激先生演奏了古琴《广陵散》,我想张艺谋看中的一定是《广陵散》那种“雷霆风雨”、“戈矛纵横”的磅礴气势。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