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翻译(使至塞上原文赏析)
这首诗的地名、官名较多,有必要先交代清楚。题目《使至塞上》,“塞上”指的是边塞,也就是这一次作者奉皇帝诏命出使的地方。第一、二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本意是说单车独骑,在这里并不是指一辆车,而是形容作者轻车简从。“问边”指的是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属国”有多重含义,一是指在中国古代,有些少数民族政权依附于中原王朝,而仅存其国号,它们是附属国;二是指官职的名字,秦汉时专门有一种官职叫作“典属国”,比如苏武牧羊故事中的苏武,回到汉朝之后,即被授予典属国的官职,专门负责外交事务,因此唐人有时用“属国”来代称出使外域的使者,这首诗里“属国”指的是王维自己。“居延”是地名,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故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
第三、四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谓“征蓬”,就是随风飘飞的枯蓬草。“出汉塞”指的是自己已经离开了中原地区。“归雁”指为是大雁,大雁每到春天必从南方北迁,一到秋天又要南归过冬。“胡天”百指胡人的领地,但在这里指的是唐军所占据的胡人领地。这两句诗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王维本人从首都长安出发,向边塞进发,对仗十分稳。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当时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逸在青海以西大败吐蕃军队。(《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唐玄宗很高兴,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宣慰将士。根据当时的比环境,王维的出使路线大概是:从长安出发,路上沿黄河、河西行,最终抵达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凉州(今属甘肃武威)。有一种说计为,这首诗是王维在出塞途中所作,但更多学者认为,写这首诗时已经到达凉州,不过是在回顾一路走来的经历。
第五、六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的是诗人在一路行邀的过程中看到的景象。
最后两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萧关”是唐代关中北部的重要关隘,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候骑”是指负责侦察和通讯的骑兵。“都护”是指唐朝在西北边疆设置的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他们的最高首长称为都护,负责辖区的军政事务,这里代指唐军的前敌统帅。“燕然”是古代山名,也就是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杭爱山。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窦宪率军大破匈奴,登上燕然山,刻石纪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他从长安出发去慰问边防将士,走到萧关(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可能是化用南朝梁何逊《见征人分别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诗意),遇到了河西节度使的侦察通讯骑兵,才知道主帅和将士们还在前线,没有回到凉州。
我们重点来看五、六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对于“孤烟直”都有争论:有人认为孤烟是烽火之烟,将草木点燃之后,烽火绵延入天,远远望去好像一根擎天的柱子;也有人认为孤烟是由于戈壁冷热不均,上下空气翻转所形成的旋风。
关于这一点,我想谈谈个人的体会。有一年夏天我去新疆出差,一路经过茫茫的戈壁滩,中间停车下来休息,这时忽然发现远处有一根细长挺直的旋风连接天地。旋风的直径并不大,但是非常高,从地上一直旋到天空。这股旋风一边自旋一边向前推进,它的聚合力、吸附力很强,所到之处,将树枝、石块、烟雾,一律吸入风柱,卷到天上,可见旋风的力量非常强大。我推测,王维看到的“孤烟直”,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漠无风,一股烽烟直上云天;一种是旋风将烽烟席卷入内,直指云天,形成了“大漠孤烟直”的景象。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香菱和林黛玉谈论读诗的感受时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实际上就是古人说的“无理而妙”。
我们想一想,大漠在构图上是一道横线,苍茫无边。在这一望无边的大漠中,一柱孤烟袅袅直上。“大漠孤烟直”本已构成了一横一纵的画面。形容孤烟的“直”字尤其巧妙,因为烟雾本来不可能是笔直的。是弯曲袅娜而上的,但这里着一个“直”字,使人感受到孤烟的力量!与此相比,“长河落日圆”,又让人感到特别的温情、温润。与大漠相比长河所到之处,润泽两岸,充满了绿意柔情。大家设想一下,日落时分,金色的余晖洒落在河面之上,泛起点点金光,落日远远望去,好像一颗巨大的橙子,慢慢地要沉入到金色的沙漠中。所以“大漠孤烟直”雄壮“长河落日圆”温润。王维是精通诗歌、绘画的大家,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正是这两句诗的绝佳写照。
王维(701-76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曰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