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
徐志摩(现代)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简介
本诗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
年轻的徐志摩
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第一个女人,大家闺秀,娴淑知礼,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读北大的时候与之成婚。婚后育有一子,张幼仪侍奉公婆,徐志摩继续到北大读书,并且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首先接受了新思潮,“思想解放,追求个性自由”,第一个开刀的却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他写的诗歌所要抒发的也是这种新思想。这时候 ,知子莫如其母也,他的老娘对他不放心,就派儿媳妇张幼仪也到英国去,正好碰上徐志摩追求林徽因,可见她来的真不是时候。
林徽因是何许人也?她是苏州名门世家之女,年方二八,容貌美丽,知识女性。她是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亲侄女。当时,林徽因正跟随父亲林长民在欧洲云游,由于徐志摩认识林长民,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
当林徽因发现他的妻子也追到伦敦来,就果断与他断绝关系,留下一封信,跟随父亲回国了。徐志摩这时已经为情所困、走火入魔,公开与妻子离婚,把离婚启示刊登报纸,也跟着追回国内,要与林徽因结婚。真巧,林徽因已经与晚清变法派大猷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了,并且相约去美国学习古建筑学。徐志摩碰了一鼻子灰,还不死心,与其藕断丝连,夫妻做不成那就做朋友吧。就在徐志摩心灰意冷、借酒浇愁胡乱打发时光的时候,他在偶然的一次酒桌上遇见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移花接木,移情别恋,于是徐志摩又很快爱上了别人的妻子,上海滩上的名媛,一个放浪形骸的交际花——女画家陆小曼。陆小曼虽然名声不太好,但也不是等闲之辈,她也是名门之后,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们两人经过一系列艰难曲折终于走在一起生活了五年,直到徐志摩坐飞机出事。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才发现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婚前那么浪漫,种种矛盾和不和谐都显现出来。徐志摩的父母压根儿就不承认这门婚事,断绝了对他们的经济资助。张幼仪离婚之后并没有离开徐家,她和儿子侍候公公和婆婆也继承他们的财产,在上海做生意。陆小曼离不开上海的交际圈,常住上海,因此徐志摩要经常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陆小曼过惯了上流社会沙龙生活,什么也讲究个面子,自然开支很大,因病又吸食鸦片,这哪是他大学教授那点工资能养得起的。为此,徐志摩不得不在几所大学兼职任课、甚至下海经商。真是渣男遇见渣女,那能过长久才怪呢。
就在徐志摩出事的前几天,他和陆小曼又大吵了一场,她抓起烟枪砸在他的脸上,徐志摩摔坏了金丝边眼镜……他负气离家出走,正好林徽因发来电报要他主持她在北平举办的一次古建筑学术研讨会,于是徐志摩急急忙忙又要飞北平了。
1931年9月11日,徐志摩搭乘一架邮政运输飞机,从南京飞往北平,在山东济南党家庄附近的白马山遭遇大雾,撞机身亡,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的花季年华。
徐志摩出事的消息传到北平和上海,那些上流社会沙龙里的师生同事、朋友故交,包括一群吃瓜粉丝都非常震惊,如雷轰顶,最后他们终于把怒火喷到陆小曼身上,咒骂她的文章像雪片一样,出现在各类报纸上。
陆小曼不相信徐志摩会死,她甚至把报信人关在门外不见。
林徽因听闻徐志摩的死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最后她还是想通了,捡了一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挂在自己的房间里,又开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后来,还是人家张幼仪——那个被徐志摩逼着离了婚的“土包子”,带着儿子到济南给他收尸,把他埋葬掉了。
这三个女子都爱大诗人徐志摩,皆因徐志摩之死一夜成名,在以后几十年都能吸引媒体追踪和吃瓜群众的关注,相当于用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中国近代史上唯一的浪漫主义(后来变成颓废主义)诗人、新月派的代表徐志摩的生命。
徐志摩与陆小曼
胡适说,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这为他的创作带来不少灵感,但也断送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