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赏析(寻西山隐者不遇朗读赏析)
《唐诗三百首》第19首是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诗中描述了这么一件事:到山中寻隐者高人而不遇,但是已经满足于寻访过程中的美丽景色,这同样是一种让人快乐的事。借人与事写景,是本诗的一个特点。
我们化用本诗填词一首,并邀您以“茅”字接力飞花令:
先温习原诗《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 ·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化用填词《采桑子.寻隐者不遇》
茅茨峰转三十里,小扣柴扉,童子阿谁,应是巾车游未归。
差池空仰不相见,草色云绯,心荡神回,兴尽出山之子微。
现代文译文:
峰回路转三十余里,
才到了心慕已久的茅草屋前。
轻轻扣响柴门,
听到童子的声音:谁啊?
一问之下,才知道
主人应该是驾车远游,尚未归来。
和高人擦肩而过,
空有一腔仰慕之情却不得想见。
但是,
一路走来,
我看到了草光云色,心神愉悦,
玩得非常尽兴而下山,
那还何必非得和这位隐者相见呢?
美丽,往往存在于过程之中
关键要有一双发现美丽的眼睛
一个容纳美丽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