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原文文言文(窦娥冤全文翻译完整版)
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主要讲述的是弱小的寡妇窦娥被无赖陷害后,又在公堂之上被昏官下令毒打。她在遭受拷打,痛得死去活后,因迫于无奈,只好承认自己犯下了恶行,是所谓的杀人凶手。
于是,下令拷打窦娥的楚州知府便将窦娥定为了死罪,宣布将她斩首示众。
可就在临刑前,窦娥却带着满腔冤屈,悲愤地许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最后,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她许下的三桩誓愿也一一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窦娥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许下这三桩誓愿了?她这样做,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对于这两个问题,有朋友就说,窦娥的冤屈是因为无赖的陷害,以及昏官将她屈打成招才造成的。
如果说窦娥许下“血溅白练”和“六月飞雪”这两桩誓愿,可以理解为她这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那么窦娥许下“大旱三年”这桩誓愿了,则是出于报复的目的。
听完我朋友所说,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恰当。所以,我就来给各位聊一聊窦娥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许下这三桩誓愿?以及窦娥这样做的目的除了表达她的冤屈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目的?
在此之前,鉴于有不少人没看过《窦娥冤》这出戏剧,又或者对这个故事不太了解,所以我先来介绍一下故事的大致情节:
窦娥本叫窦端云,三岁丧母。在她七岁那年,她的父亲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二十两银子,到期时连本带利要还四十两。因为无力偿还债务,窦天章就将年幼的窦端云送与蔡婆婆做童养媳。
这不仅抵偿了四十两银子的债务,他还额外从蔡婆婆那里得到了十两银子的盘缠,用于上京赶考。
临别之际,窦天章先是拜托蔡婆婆看在他的薄面上请求照顾窦端云一二,在蔡婆婆答应将窦端云当做亲生女儿一般看待后,他又叮嘱女儿要乖巧听话,不要顽劣。
说完,窦天章就狠心地撇下了女儿窦端云上京赶考而去。
而窦端云来到蔡婆婆家后,就被改名为窦娥,她在长到二十岁时便与蔡婆婆的儿子成亲。可让窦娥没想到的是,成亲不过两年,她的丈夫就因为害了弱症而身故。留下她与蔡婆婆成了寡妇寡母,两人相依过日子。
好在蔡婆婆家广有钱财,是以婆媳两人的生活过得还算不错。
窦娥冤剧照
可有一天,蔡婆婆去山阳县找开生药局的赛卢医要债。而赛卢医却还不起连本带利要还二十两银子的债务,于是他在蔡婆婆来要债时,趁着四周暂时无人,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绳子打算勒死她。
恰好张驴儿父子从一旁路过,看到赛卢医正在行凶,就冲上前去救下了蔡婆婆。
然后张驴儿父子就问蔡婆婆,赛卢医为何要对她行凶?蔡婆婆不知怎地,先是说出了自己的姓名,然后又说自己家中只剩下个寡儿媳妇。
她在说出赛卢医是因为无钱还债才打算勒死她后,最后才表达出了自己对张驴儿父子的谢意。
听完蔡婆婆所说,张驴儿父子当即就生出了歹意。
这父子俩在一旁商议说,既然他们父子救了蔡婆婆的性命,那她必然要答谢他们。不如趁这个机会,做父亲的娶了蔡婆婆,而窦娥则嫁给他张驴儿。
两人在商议完后,张父就对蔡婆婆说:
“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
蔡婆婆闻言,却也只当他说浑话,不仅没有放在心上,反而还说等她回家后,就多准备一些钱钞来答谢他们。
可一旁的张驴儿却说蔡婆婆是在拿话哄人,扬言要拿赛卢医丢下的绳子勒死她。见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蔡婆婆只好在言语间表示,改嫁之事她要慢慢寻思。张驴儿闻言却说:
“你寻思些甚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
蔡婆婆没办法,只得将张驴儿父子带回了家中。
在回家之后,蔡婆婆一边让张家父子在门外等候,一边进门与窦娥述说改嫁之事。
而窦娥在听了蔡婆婆的述说后,不仅表示强烈的反对,还说蔡婆婆也是六十好几岁的人了,怎好再找丈夫?蔡婆婆若是改嫁,这不仅会让外人笑话,而且蔡婆婆还对不起为她辛苦打拼家业,并置办田产的亡夫。
听完窦娥的话,按理来说蔡婆婆应当会感到羞愧,并应该想办法把张驴儿父子打发走才是。可是蔡婆婆却表示张家父子对她有恩,现如今这两人就在门外等候消息,既然事已至此,不如你也跟着改嫁算了。
(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
窦娥闻言,自是不肯,可蔡婆婆却说她也没办法。
就这样,张驴儿父子就住进了蔡婆婆家。随后,张父急着要和蔡婆婆拜堂成亲,窦娥急忙用语言阻止。
而蔡婆婆则对张驴儿父子表示,她会用好酒好饭将他们养在家中,至于窦娥,且待她慢慢劝化,等她回心转意后,再来说改嫁之事。
窦娥冤剧照
因为蔡婆婆想不出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她不顾窦娥的反对,对张驴儿父子近乎无赖的行为予以“忍让”和“认同”,也因此,为窦娥后来遭遇的冤案埋下了祸根。
根据《窦娥冤》的原文描述,张驴儿见窦娥不肯改嫁,心里也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窦娥做他的老婆,否则他自己不算好男儿。
就在几天之后,蔡婆婆因为生了病,张驴儿就打算去买一副毒药,将蔡婆婆药死,他则好“霸占”窦娥。
而凑巧的是,张驴儿打算去买药的药铺,正是赛卢医所开。张驴儿一番威胁,赛卢医就将药给了他。
等到蔡婆婆因为生病想吃羊肚汤,窦娥在将羊肚汤做好尚未端上来时,张驴儿就趁机将毒药混进了汤内。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蔡婆婆突然呕吐,羊肚汤则被自己的父亲喝了。
见到张父因为误饮有毒的羊肚汤而一命呜呼后,张驴儿心里没有任何愧疚,他反而对蔡婆婆说,是窦娥下毒害死了他的父亲,若想让他不追究此事,就必须让窦娥嫁给他,否则他就要去报官。
蔡婆婆闻言,就对窦娥说:
“(卜儿云)孩儿也,你随顺了他罢。”
窦娥先是对婆婆说一马不配两鞍,要她改嫁,绝不可能。而面对张驴儿借机要挟,窦娥在对方提出的官了、私了之说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张驴儿对持公堂。
张驴儿见无法要挟窦娥,恼怒之下,就将窦娥告到了楚州衙门,并将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的身上。
而楚州知府也不问青红皂白,在略微问了问案情后,就下令拷打窦娥。当时,楚州知府拷打窦娥有多狠了?《窦娥冤》的原文中写道:
“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
而窦娥虽然被打得血肉模糊,却也只是哭喊冤枉,并扬言她一个小妇人,又哪里来的毒药了?
楚州知府见窦娥只是喊冤却不肯招供,就下令要拷打蔡婆婆。窦娥一听此言,心想自己婆婆年纪大了,又哪里承受得起这等酷刑?
出于不忍和孝心,窦娥只好含着冤屈,在公堂之上供认是自己下毒害死了张驴儿的父亲。
楚州知府见窦娥已然“招供”,就将窦娥定为了死罪,并宣布将她斩首示众。至于张驴儿和蔡婆婆,则被要求取来保状后,随衙听候即可。
翌日,在去往法场的路上,窦娥虽心里暗自叫屈,不免有些埋怨天地不公。可两眼流泪不止的她却又求刽子手说,能否绕过前街,从后街去法场了?
窦娥之所以请求绕远路,是因为她怕住在前街的婆婆见到这一幕后,会伤心。
可这事她说了不算,于是她在法场之上对蔡婆婆说完一番嘱咐完后,行刑的时辰也到了。就在她即将被问斩时,窦娥对行刑官说,她还有一事相求,若是肯依她,她就是死也将再无任何怨言。
监斩官问她何事?窦娥便说:
“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头落处,一腔热血休半点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
窦娥之所以提出这个请求,是因为她的冤屈无处可诉,她不想就这么白白死去,所以,在临刑前,她含着热泪向苍天起誓:
“我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我的冤屈只有老天爷知道。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死后,一要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天降大雪,遮盖我的身躯,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等到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鲜血竟然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而是全部飞溅在了高高挂起的白布上。
而就在当时围观的百姓们在暗自称奇时,突然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下了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
当时,正是六月。
而见到天降大雪后,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在惊呼:“这窦娥真的是冤枉的!”
可后来,楚州竟然真的大旱了三年。
写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的是,在窦娥死后,她许下的三桩誓愿都一一实现。这固然让所有人都相信窦娥是被冤枉的,也让很多人为她抱不平。
但问题是,楚州之地大旱三年,遭殃最多的却是当地的百姓。因为三年大旱,楚州之地缺粮缺水,当地的官员或是可以调任或是以可升迁,当地的富户也有能力生活下去,那么当地的百姓又该如何生活了?
对此,我想了很久,发现《窦娥冤》这个故事,其实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读。
从感性的角度而言,窦娥确实是不幸的,她幼年时丧母,七岁时被父亲卖给蔡婆当童养媳,在长大成人并在结婚后,她的丈夫却在不久后就去世了。
但善良且孝顺的窦娥却不曾抱怨过什么,她心里想的是服侍好婆婆,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哪怕她在受到无赖张驴儿的胁迫时,也仍然坚守妇德。哪怕她在去往法场的路上,因为担心婆婆看见她后会伤心,就请求刽子手绕路。
可就是这样一个善良且柔弱的女子,却被昏官任意枉杀,这着实让人感慨和愤怒。
如果从理性的角度来说,《窦娥冤》只是关汉卿所创作的杂剧,而《窦娥冤》的故事渊源虽来自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但该剧所讲述的故事却又并非是史实。
既然《窦娥冤》是戏剧或者说是文学作品,那么我们只需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在元朝时期,因为当时的贵族穷奢极欲,部分大臣勾结地方官吏,他们盘剥和压榨百姓,以至于产生了大量的冤案。
而关汉卿则是出于揭露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不公,就将他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遭遇写进了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里。
然而,从故事本身来看,窦娥之所以许下三桩誓愿,尤其是许下“大旱三年”这样的毒誓,我认为她的目的除了让人们明白她的冤屈外,或许还含有报复楚州知府的目的。
因为楚州大旱三年,不仅会严重影响楚州知府的政绩,还为窦娥最终能洗刷冤屈,为她的冤案最终能得以昭雪而埋下了伏笔。
果然,《窦娥冤》的故事结尾处写道,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后,就将杀人凶手张驴儿处以极刑,也让昏官知府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窦娥的冤案,也得以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