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歌刘邦古诗(诗词原文及赏析)
由于秦始皇的残暴统治,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主要有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项羽刘邦推翻秦朝的统治,楚汉战争相持了四年。
最后还是项羽不及刘邦,他在垓下被汉军包围,四面楚歌,自知大势已去,不得不与心爱的虞姬告别。江山与美人即将化为云烟,他心情十分沉重悲痛,于是写下了绝命诗《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这首诗表现了英雄末路时复杂的思想感情。他回顾自己的过去,那时自己力量大到能够拔起巍峨的大山,豪气也是世上无人能敌。可是到如今却是时运不济,连坐骑宝马也无力奔驰向前。
自己的乌骓马不能奔驰了,叫人如何是好。更令人担心的是虞姬的命运。虞姬跟随自己辗转沙场,南征北战,现在落到如此的结局,这多么令人感伤。
楚霸王项羽本是行伍出身,但情之所至,也能写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垓下歌》来。此诗既是项羽在进行殊死战斗前夕的绝命词,也表现了项羽对虞姬的恋恋不舍。
看来项羽身为楚霸王,也是一个重感情意气用事的人,他对虞姬、对自己的事业都是这样。即使是对自己的对手刘邦,我们看鸿门宴就知道,他也是手下留情。
项羽本来可以东山再起,但他不肯包羞忍辱。难怪后来的诗人杜牧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相比老实人项羽来说,刘邦就要幸运得多。他打败项羽,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西汉。刘邦原来只是沛县的一个亭长,也没有什么文化。
但是他在一次征讨异姓王英布班师回朝时,途径故乡沛县,大宴家乡父老兄弟。这可是衣锦还乡,刘邦意气风发,突然来了灵感,也创作了一首诗词《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现在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衣锦还乡,该有多么威风。真是春风得意,虽然此诗是宴席上的即兴之作,却体现出了很高的水平。
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看起来是在写自然现象,写大风呼啸云彩飞扬。但实际上是写秦末汉初的动荡时局,写天下逐鹿,群雄并起。言外之意他刘邦也就是这样的时势造就的英雄。
诗的第二句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既是写皇恩浩荡,威风恩泽遍及四海之内,体现一国之主的威严荣耀;又是在写衣锦还乡,回报故乡的桑梓之情与养育之恩。
但是到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就为之一转,从前两句的踌躇满志、兴致盎然,一下子就变为焦虑哀伤和惶恐不安。诗意就是,这么大好的河山,又怎样能够找到好的勇士来守卫呢?
如果边疆没有猛士坚守,疆土就会流失,国破家亡,人民就会蒙受苦难。这绝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国君所要看到的,这些正是刘邦宴请家乡父老时乐极生悲的原因。
同时这里也反映出了刘邦对待猛士的矛盾心情。他一方面渴望猛士,一方面又对猛士怀有戒心,不断地杀戮和清剿,担心他们拥兵自重,造反生变。
正因为如此,刘邦对异姓王逐个进行了讨伐,先后平定了燕王臧荼、韩王信、陈豨和淮南王英布等的叛乱。而此时北面的匈奴对汉王朝仍旧是虎视眈眈。正是这些让刘邦对猛士感到绝望又渴望,心里充满了矛盾。
总的来说,刘邦这首《大风歌》与项羽的《垓下歌》不同。项羽是英雄末路时的慷慨悲歌,而刘邦的却是一个开国皇帝的得意之作,充满了对帝业和故土的深厚感情。从这点出发,诗中那种对猛士的担忧哀伤也应是固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