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游洞记表达的情感(游三游洞记原文及翻译)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激情汹涌的长江流经宜昌
展现出了她的安详温润
历代文人墨客行至宜昌
寄情于山水,题词赋诗
留下无数绝妙佳作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
在旖旎风光中,诗情话“宜”
一起走进这座诗歌里的城
诗词中的宜昌·三游洞
三游洞,素来享有“长江三峡第一洞”的美誉,因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这里有着深厚丰富的人文文化、山水文化和古现代军事文化,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三游古洞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喜欢寄情山水,题词赋诗。
公元819,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三人相会于夷陵(今宜昌市),在峡口饮宴时发现一天然洞府,由元稹提议:“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并由白居做“序”而纪之,《序》尾言道“以吾三人始游,故为三游洞”。三游洞即此而得名,人称“前三游“。
到了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慕名而来,为“后三游”。
摩崖古洞
文坛佳话,千古流芳。后世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咏留墨,赞江山俊秀,抒人生感怀。
唐宋以来,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过职的官吏,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100多件,保存下来并已经发现的近60件,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古洞
古军垒
古军垒遗址位于西陵峡口的下牢溪与长江交汇处,古人称此为“险隘之区,如郑之虎牢,秦之幽谷”。据《北国地理志》,这一带汉代曾称“下牢戍”或“下牢关”。
一九八三年在修建滨江长廊时期发现该遗址,一九八四年正式发掘出土。古军垒南北长十余米,东西宽九米,残高三米,均用几何纹和绳纹砌就,逐层收分,形若倒置的升斗。
古军垒遗址
出土文物中有古代箭镞以及东汉纪年砖等,纪年砖名文“延光四年,公元一二五年”,为研究军垒的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据考证,古军垒始建于东汉晚期,延用至六朝。
张飞擂鼓台
西陵峡峡高谷深,水流湍急,为川鄂咽喉要塞,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为重要的军事要塞。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期刘备曾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张飞便在此处屯兵操练,张飞亲自擂鼓助威,千帆军船争相齐发,士兵气势如虹,蔚为壮观。
张飞擂鼓台
张飞擂鼓台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环眼圆睁,虎须戟张,巨臂挥捶,似闻隆隆战鼓声,再现了一代名将的勃勃英姿。
张飞擂鼓台|图@行走的宋宋同学
至喜亭
至喜亭始建于宋朝,由峡州(今宜昌)太守朱庆基修建在大江边,为的是方便船夫和商旅休憩。
古时川江行船艰难,船夫们闯三峡、历险滩,一路惊险,“江出峡始漫为平原”,到此处方才算是脱离险境。因此在亭中“沥酒再拜相贺,以为更生”(《峡州至喜亭记》欧阳修)。因此亭子取名“至喜亭”,寓意人至此而后喜。
至喜亭
楚塞楼
楚赛楼始建于北宋时期,古人登高揽胜,把酒临江,咏唱出了一首首赞叹峡江风光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