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调歌头诗词全文(苏轼水调歌头写作背景)
苏轼《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
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碧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简注:
快哉亭,在黄州江滨。元丰六年(1083)张怀民贬黄州时建,苏轼命名“快哉亭”,苏辙为作《黄州快哉亭记》。新作句,张怀民建亭,专为苏轼开一窗,以便观景。平山堂,欧阳修知扬州时建。认得二句,欧阳修《朝中措》: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白头翁,白发渔翁。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风赋》中将风分为雌风雄风。庄生天籁,语见《庄子齐物论》。浩然气,语见《孟子公孙丑上》。
词意散绎:
落日时分卷起绣帘,只见亭下水光接天,知您为我专辟一窗,窗上油漆还没全干。令我想起平山堂上,欹枕遙望烟雨江南,缥缈孤鸿飞逝天边。醉翁老人词句高妙,山色就在有无之间。
长江水面一碧万顷,无数碧峰倒影江面。忽然风起波翻浪涌,白发渔翁波面掀舞,浪里操舟气定神闲。堪笑宋王兰台公子,不懂庄生天籁妙义,硬说风有雌雄之辩。为人若存浩然之气,快哉之风千里吹遍。
品读: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十一月。时苏轼居于黄州贬所。
上片是对江山秀美的描绘:放眼四望,水天相接。烟雨迷濛,孤鸿隐现。不禁令人想起扬州平山堂上的风光,想起老师欧阳修词中描绘的境界。
下片继续写景。烟霭散尽,“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语)。惊风忽起,平静江面,波涛乍起。一叶小舟,白发渔翁被掀舞于波浪之中,履险如夷。继而就风浪转入议论。宋玉硬要说风有雌雄之分,他根本不理解庄子的天籁之论。风是自然界的一股正气,是不受任何人为因素控制的。任何人,只要胸中葆有这股浩然正气去面对世界,所感受到的都将是一吹千里的快哉之风!
在这里,东坡并非要翻宋玉的案,而是在表达种人生哲学:快乐与否,不取决于外界,而取决于自己内心。只要秉持浩然正气,胸怀坦荡,就能无往不适,无时不快。东坡身处逆境而发此论,乃是意在自勉。当然,张怀民也是戴罪贬居黄州,所以,这又是与张怀民共勉。东坡老弟苏辙《黄州快哉亭记》中,把这个意思表得十分清楚了。
这首词的最大特色是议论。打破了上景下情的格式,议论与写景相结合,直接表达了对“快哉”的理解。
叶嘉莹先生评曰:“善写高远之景色,充满感发之力量”。
近人郑文焯评曰:“此等句法,妙在能写景中人,因生出无限情思。”
这种以议论入词的写法,开了南宋辛弃疾一派的先河。
附图八幅,黄州快哉亭,苏轼像,苏轼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