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许行原文及翻译对照 )
5.4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5.4.1[原文]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①:“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②。”文公与之处③。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④。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⑤:“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⑥。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⑦。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⑧!”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⑨?”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⑩?”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⑪?”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⑫。”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⑬。”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⑭?”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⑮!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⑯!”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⑰。”
5.4.1[通释]
有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来到滕国亲自登门来告诉滕文公说:“我这个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愿能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一块儿地方。
他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粗麻布衣,靠编草鞋织席子谋食。
陈良的弟子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这样您也就是圣人了,愿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认同,完全抛弃了自己原来学到的东西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到了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倒确实是贤明君主;虽然如此,他没有把握住道。贤君跟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自己边做饭边治理天下;而现在滕国有装粮食财物的库房,这就是侵害百姓来养活自己,怎么能算得上贤明!”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种的粮食之后才吃吗?”
陈相说:“是的。”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的布之后才穿衣吗?”
答道:“不是,许先生穿粗麻衣服。”
孟子问:“许先生戴帽子吗?”
答道:“戴的。”
孟子问:“戴什么样的帽子?”
答道:“戴生丝帽子。”
孟子问:“自己织的吗?”
答道:“不,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答道:“对耕作有妨碍。”
孟子又问:“许先生用锅甑做饭、用铁农具耕田吗?”
答道:“是的。”
孟子问:“自己造的吗?”
答道:“不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说:“拿粮食交换器具的不算侵害陶工铸工利益,陶工铸工也有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的难道算侵害农夫利益吗!再说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制陶铸铁,放置着都从自家庭院中取它来用;为什么要频频地跟各种门类的工匠交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
陈相答道:“各种门类工匠的活计本来就不能边耕作边做的。”
5.4.1[注释]
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有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来到滕国亲自登门来告诉滕文公说。为,实行,奉行。第二个“之”,去,往,到。踵,音zhǒng,登,踩。
②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我这个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愿能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廛,音chán,《说文》:一亩半一家之居也。在里曰廛,在野曰庐。氓,音méng,《说文》:自彼来此之民曰氓。
③文公与之处:滕文公给了他一块儿地方。处,住所和耕地,一块儿地方。
④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他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粗麻布衣,靠编草鞋织席子来谋食。衣,音yì,动词,穿。褐,粗布衣服,其色黑黄,故曰褐。捆屦,用麻、葛等编制鞋。屦,jù,单底的麻葛鞋。织席,以各种篾条编织成片状的铺垫物。席,编织而成的片状铺垫物。以为,靠……来谋。
⑤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陈良的弟子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耒耜,音lěi sì,古代早期的一种翻土农具,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这便是犁的前身。耒,农具的柄。耜,像铧一样的犁头。自,从。之,前往,来到。
⑥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认同,完全抛弃了自己原来学到的东西向许行学习。而,相当于“……后”“就”等。大悦,非常认可,非常认同。悦,心理认同的外在表现。其学,自己原来学的。焉,兼词,于是,即“向他”“向许行”。
⑦滕君则诚贤君也:滕文公倒确实是贤明君主。诚,真,确实。
⑧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贤君跟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自己边做饭边治理天下;而现在滕国有装粮食财物的库房,这就是侵害百姓来养活自己,怎么能算得上贤明。并耕而食,共同耕作以自食其力。食,吃自己的劳动所得,自养。饔飧而治,做着饭治理国家。养,养活。饔飧,音yōng sūn,作动词,自己做饭。饔,早餐。飧,晚餐。今,而今。仓廪,粮仓。廪,音lǐn。府库,存放资料财物的地方。厉,虐待,欺凌,侵害。
⑨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种的粮食之后才吃吗。粟,谷子,通指所有粮食作物。
⑩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的布之后才穿吗。
⑪许子冠乎:许先生戴帽子吗。冠,帽子,作动词,戴帽子。
⑫冠素:戴生丝织的帽子。冠,戴。素,没有染色的丝绸,这里指没有染色的丝绸缝制的帽子。
⑬害于耕:对耕作有妨碍。害,有害,有妨碍。
⑭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先生用锅甑做饭、用铁农具耕田吗。釜,音fǔ,圆底无足,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的器物,近似于现代的锅。甑,音zèng,古代的蒸食用具,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爨,音cuàn,烧火做饭。
⑮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拿粮食交换器具的不算侵害陶工铸工利益,陶工铸工也有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的难道算侵害农夫利益吗。易,交换。械器,各种器具。不为,不算。陶冶,烧制陶器冶炼金属,作名词,指烧制陶器冶炼金属的人,即陶工和铸工。
⑯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况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制陶铸铁,备置着都从自家庭院中取它来用;为什么要频频地跟各种门类的工匠交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烦。舍,备置,存放起来待用。诸,之于,从……它。其宫,自己的住处。而,来。纷纷然,频频,左一次右一次。百工,各种门类的工匠。之,这样。注意此“之”不是主谓短语之间取消独立性的助词,因该短语本身是独立的。惮,怕。烦,麻烦,烦乱。
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各种门类工匠的活计本来就不能边耕作边做的。事,事务,活计。固,本来。且,又,边……边……。为,做。
5.4.1[解读与点评]
为神农之言,奉行神农的学说。这实际就是《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的“农家”,也称“农家流”。这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一个流派,奉神农为祖师,祖述神农,主张劝农耕,自食其力。这个主张本没有错,但其过于偏执,过分强调农耕,强调人人参与,否定社会分工,遭到了孟子的反对。
“为神农氏之言者许行”可以说是所谓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农家”代表人物,他信奉的“神农氏之言”只是编织出来的东西。神农氏是上古传说人物,连尧舜都没有著作留下,他怎么能留下著作!而且,神农氏本身也是统治者而不是被统治者,他只是专司农事罢了。神农氏专司农事未见得亲自耕作。
陈相提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主张,表面上看很有道理,用今天一些人的观点看来,好像“政治很正确”,实则它是一个伪命题。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者并非贤者,而且“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绝对行不通。
对话中孟子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回答的是“否,许子衣褐”,未直接回答是与否。此“褐”是“自织”的还是“以粟易之”的,是粗麻布还是粗麻布成衣?我认为都应该是后者,即“以粟易之”的粗麻布成衣。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这些内容中的“舍”的处理是个难点。有学者训为“啥”,繁琐考证为“何物也”“缓言‘什么’”,我觉得这种思路不可取。舍,有“备置”之意。直接将“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释为“况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制陶铸铁,备置着都从自家庭院中取它来用”。
有两个信息必须提及:
滕文公派人向孟了问为国问井田,孟子向滕国提出了建议。看起来建议被采纳了,也有效果了,所以才有“许行自楚之滕”“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的情况出现。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未交待陈相在哪里与孟子交流的,但直接放在许行、陈相来滕国的叙事中,又未作说明,这表明此时孟子也在滕国,才得以与陈相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