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小石潭记作者思想感情解析)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石潭记》是他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是他被贬永州之后写的永州八记之一。
但是当我们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文章的情感是前后矛盾的,前面说“乐”,后面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般来说,我们写文章只会定下一种情感基调,通篇的情感基调都是一致的,而这篇文章却恰恰相反,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这种前后割裂的情感呢?
首先,我们要从文章的艺术性谈起,这篇文章,的确是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之文,情感的前后不一致,并没有伤害到文章的美感,而且作者的“乐”,是真“乐”,乐就来自于自然风光。其次,看似割裂的情感,其实有其内在统一性。
01多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书写小石潭之美。
作者的乐,来自小石潭美景,而作者在写小石潭之美时,主要写水清,“水尤清冽”。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对石潭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多角度的展现。
第一,巧设悬念。
首先作者巧设悬念,未曾见水,就先闻水声。
有悦耳的水声,“如鸣佩环”,水声清脆响亮,如音乐一般,让人的内心也是非常的舒服愉快,勾起了作者的兴趣,想要找到水声从哪里来。
于是作者就顺着水声,来寻找水的源头,他开始“伐竹取道”,这个时候小潭才出现,悬念才解开,原来清脆的水声,是来自于眼前这个非常清澈的小潭。
这个小潭非常特别,它是以一整块完整的石头为潭底的,不仅它的潭底是石头,而且小石潭的周边也是石头,因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了水面,这便形成了小石潭的潭岸。
因为有这种石头而不是泥沙的材质,潭水才会是清的,水声才会是清脆悦耳的。
小潭周围的树木也非常漂亮,作者用了十二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轻轻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曳,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有了这样绿树环绕的环境,纵有什么泥沙,也被树木拦截了。到此,也就可以理解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了:潭底是石块滩,周围是石块,周围不是泥沙,而是美丽的树木。
这样,清澈的水,清脆的水音,碧绿的树木,给人的心灵是一种洗涤,让作者感到神清气爽。他终于在回归自然里,找到放置生命的一个安静的所在。
第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
这里除了水清,树荣,这里还有漂亮活泼的池鱼。鱼的出现,给这里的景色增加了许多灵动的气息。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对鱼的静态描写,“俶而远逝,往来翕忽”,是对鱼的动态描写。这群小鱼活泼可可爱,一会儿静止不动,一会儿又迅速地向远处游去,好像在逗人玩儿。
然而作者的重点还是写水,而不是写鱼。“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为什么鱼的一举一动、有多少条,都可以被看得清清楚楚呢?自然是因为水清。所以,写鱼,其实是对“水清”的侧面描写,与上文的“水尤清冽”形成呼应,一正一侧,相得益彰。
在小石潭里,有鱼、光、影的交织,有动与静的更替,加上潭周围绿树成荫,作者感到难得的清净。
或许是水的清澈,正与当时官场的污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作者特别喜爱这一景物,“乐”的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第三,比喻修辞的运用。
眼前潭水清清,游鱼戏水,自是一派大好景致,作者不由得驻足观赏。眼睛顺势望向远处:“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过来就是,向潭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弯曲,像蛇爬行那样曲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又像狗的牙齿一样相互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此处,用北斗七星和蛇爬行来比喻溪流的弯曲形状,用犬牙比喻溪岸的凹凸交错,形象生动。
原来溪岸也是石头形成的,那么一路流来的水,自然就是清澈的了。
但是在这里,作者的心境在“乐”的同时,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不可知其源”,看似写不知道溪水源头,但也隐隐含着对不可知因素无法掌控的忧郁。经历过仕途起落,作者的心更加敏感,他胸怀大志,遭遇贬谪,自然的不可知因素,是不是也勾起了作者对生活中不可知因素的感受?
02情景交融,书写身世之悲。
对于一个失意的文人来说,景物带来的快乐,总是那么短暂。由于作者有凄凉的心情底色,所以说这一点点愉快,很快就会被这种忧郁的底色吞没了。
由于作者的心情底色是凄凉的,所以只要有一点凄清的景物,就会勾起作者的身世之感。
当他想要坐下来感受自然时,自然的安静,又让他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内心。“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看到周围的景物寂寥无人,他的心情马上就会变得寒气透骨,心情悲伤。这种“寒”不是肌肤表面的寒,而是透骨之寒,可见作者透彻心扉的悲伤。
作者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运动,王叔文的政治改革有力打击了宦官势力,为王朝中兴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改革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在多方势力的联合打击下,改革失败。
王书文在改革失败之后被杀,而柳宗元和好友刘禹锡一起被贬。政治上的打击,仕途的挫折,跟家人朋友的别离,让他心情变得非常灰暗。他也更加脆弱敏感,所以此地太过冷清,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他便记下这里的景色离开了。
03快乐只是痛苦中心灵的短暂突围。
在柳宗元的内心,凄怆是一种心情的常态,而快乐总是短暂的,快乐只是痛苦中心灵的短暂突围。
作者游山玩水,其实也是想让自己郁闷的心情有一个调解。
历代文人,都喜欢在反观自然里关照自己的内心,都喜欢把生活的失意稀释在自然的宽厚而美丽的怀抱,去寻找生命诗意的存在,比如南北朝的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李白也有“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柳宗元也一样,美丽的景色确实让作者感到愉快,但不同的是,仕途重挫的柳宗元更加多愁善感,他感到的快乐,转瞬即逝,那些清冷的景色,又会引起作者的无限伤感,他的心情又会自然地转入悲伤。所以前面“乐”后面“怆”情感,看似割裂,其实是有其内在统一性的。
总之,《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无论是艺术上,还是情感内容上,都不失为散文的典范,多少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