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使神差的意思是什么(鬼使神差的意思解释)

在晚清时期,官场上流传着一句话:“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是什么意思呢?

“帝师王佐,鬼使神差”的出处,见于《郎潜纪闻》。原文是:“一时戏言,遂有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名目,皆美授也。”意思是说,在嘉庆、道光年间,帝师、王佐、鬼使、神差,都是美极了的差事。

在“帝师王佐,鬼使神差”里,帝师排在第一位。

所谓帝师,就是奉旨在弘德殿、毓庆宫给皇帝授课的人,即皇帝的老师。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他们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上帝师。清朝时期,很重视皇帝的教育,对于帝师很尊重。一旦当上帝师,前途不可限量,一、二品大员指日可待。

清朝近300年,从顺治皇帝到末代皇帝溥仪,10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帝师,总共有30多名。这些帝师大多数都能做到正一品的大学士,少数如嘉庆皇帝的老师戴联奎、雍正皇帝的老师何世璂,也是做到从一品的部院尚书。

关键时候,帝师身份甚至能保命。

翁心存做过咸丰皇帝、同治皇帝的老师。他儿子翁同书出任安徽巡抚后,由于处理苗沛霖事件不当,又两次守城时不战而逃,被两江总督曾国藩一纸弹劾,革职问罪,经过王公大臣审议,拟定“斩监候”。后来,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以“眷念师谊”的名义,对翁同书网开一面,将“斩立决”改为充军,让他捡了一条命回来。

除了帝师,就是王佐最威风了。

所谓王佐,指的是辅佐王爷的军机章京和总理衙门章京。晚清时期,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都以亲王领班,因此军机章京和总理衙门章京被称为王佐。

军机章京由内阁、各部、理藩院等衙门调派,他们按例不参加京察,升迁由军机大臣酌情保奏,平均每3年保奏一次。遇到修补档案、编修方略等事情结束后,会照例特保。因此,军机章京的升迁较为快速。许多朝廷重臣,都是由军机章京升迁上来的,如彭蕴章、陈孚恩、许庚身、曹毓瑛等人。

总理衙门章京的情况与军机章京类似,能够出任总理衙门章京,也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

在王佐之后,就是鬼使。

所谓鬼使,指的是出使外洋的人员。清朝人将洋人蔑称为“鬼子”,出使外洋的人员,当然就叫鬼使了。

晚清时期,人们将出洋视为畏途,不敢、不愿意出洋。官员也很少愿意出使外洋。不过,真是出了外洋后,回来后必有重用。

1878年,曾国藩次子曾纪泽派充出使英国、法国大臣后,升迁频繁。还在英国期间,先是补上正四品的太常寺少卿,继而转为大理寺少卿。1884年,曾纪泽补授为从二品的兵部右侍郎。短短6年内,连升4级,相当罕见。

不过,比较特殊的是郭嵩焘。他在出任驻英公使后,遭到副使刘锡鸿的陷害,不得不黯然回国,辞职回乡,从此无意仕途。

最后是神差。

所谓神差,指的是神机营的差使。神机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花费重金打造的一支火器部队。神机营选自八旗兵丁,全部装备西式洋枪洋炮,负责维护紫禁城及三海的安全,相当于皇帝的禁军部队。

神机营官兵待遇好、俸禄高、上升空间大、一般不会打仗,是一个绝好的差事。因此,凡是手里有点职权的王公贵族,都争先恐后把后代送到神机营来。结果,搞得神机营全部官兵都染上了腐化堕落的积习,战斗力奇差。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神机营有3万多人,配备了先进枪炮,但他们与八国联军作战时一触即溃,丢尽了清廷的脸。

【参考资料:《清史稿》《郎潜纪闻》等】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