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杜甫原文(野望杜甫翻译和赏析)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唐代:杜甫《野望》
秋日之景萧瑟,况当夕阳的时候,更带着一种凄清,观之令人悲伤。伤心的人观此,则更加增其悲伤。此宋玉见草木摇落而变衰,所以有“悲哉”之叹。人有块垒于心,闷于一室之内,抑郁愁苦卷积充塞,必得至于旷野,一览开阔之境,然后方能将愁思展开。观乐景而见哀,观哀景而增哀,虽然是哀,也强似闷于一隅而不能发。此正是杜甫《野望》之意。
登彼高岗,纵目千里,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则与心而为一。于是寓于目者,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虽早已布置在那里,却似由我心而赋就。目力有限,世界无极,不可见者不可知,却也是真实存在于那里。眼前所见非不广阔辽远,然而前后上下左右,无不有着边际,虽天有浮云之高,地有流水之远,人处此天地之间,也如身处一个巨大的牢笼之中,便如飞鸟也而不能自由。
立此高岗如此,便是再行千里,换一个地方再看,也而还是那样。天地无限,而人渺渺一身,却处处受限。奈何奈何,不能自由。生有时而尽,活着之时也愿命理能顺。人不如意事十八九,自古几人能一生平顺?自是各有各的烦恼,神仙玄之又玄,故不能知,其他虽贵如帝王将相也而不能独免。当然处于下层的人,忧思忧患也更繁琐些。
不如意事十八九之后,还有下句,能与人言无二三。人的烦恼忧愁,无穷无尽,自己都难以形容,捉摸不透,更别提能统统倾诉于人。纵是说出烦恼事,他人也不能体会我心的心情。忧愁终还需自己去消解,闷久了还要有自己发泄的途径。杜甫野望,大概也正是为着散愁,亦是发泄自己愁情的一种方式。
这首诗通篇是景色的描写。时间是秋日黄昏,诗名《野望》,地点自然应该是在野外,诗中之景,则都是诗人眼中之所见。首句则是总领,然后都是所望见的秋日黄昏之景,则云,水,孤城,黄叶秋风,山衔落日,寒林暮鸦,独飞之鹤。说罢这些,也就结束了。言有尽,而意方浓。
全诗没有一句提到自己,也没有一个说忧愁的字眼,而诗人无处不在,愁思无处不含。景色都是诗人眼中之所见,描写的景物也是按着时间顺序而变换。独自望秋,望了许久。一直望到太阳落下,夜幕降临,天黑什么都看不到了为止。野望虽然就此结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暮鸦皆以归林,孤飞之鹤将往哪里?由此又能发人想象。独鹤或真有其鹤,但已是诗人的化身。独鹤归飞,诗人也当归去。愁绪满怀释未尽,踟蹰彷徨,然后又当惆怅着独自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