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好歹的意思是什么(不知好歹的意思解释)
何谓知道好歹?一位年轻朋友的提问,让人诧异,也给人许多思考。
诧异的是,对错、是非、好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似乎正在一天天地被颠覆。在许多年轻人看来,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已经分不清彼此。长此以往,必定会给社会与个人带来更多的困扰、纠结与混乱。
词典上说,“不知好歹”其意思是不知道是非,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不知道事情的轻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领情,不感恩,不懂事”。
比如,一位长者受人之托,费尽心思为一对年轻人牵起红线,成了姻缘。可是,结婚之后,二人常为一点儿小事争吵,不仅闹到法庭,还对当初的“红娘”恶言相向。知道的人都评价说:“这两人不知好歹!”
倘若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如此为人处事,谁还愿当“月下老人”?谁还会伸手助人?恐怕社会的基本规范将被打破,陷入四分五裂的无道德无次序状态。
所以,“好歹”首先是一个道德上的概念,共核心要义还是社会的基本伦理规范。如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不强人所难”等诸如此类教人向善行善的理论与信条。
如若一个人被斥之为“不知好歹”,至少说明他的行为已超出了道德所能容许的范畴,已到了必须受到批评甚至谴责的地步。
不妨讲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聪明能干,但心直口快,说话从不过脑子,惹得周围人十分讨厌。其单位的领导有心帮助其成长,多次找其谈话,劝其谨言慎行。可是,此君格外敏感自尊,不仅不理解领导的善良动机,拒不接受批评劝告,还找尽借口为自己开脱,甚至出言顶撞,以辞职应对,完全忘了先贤的教诲:“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同眼里进不了沙子,不少阅历不深的年轻人受不了一丁点委屈,稍不如意就牢骚满腹,火冒三丈,甩袖子走人。一时痛快,换来命运大衰;不知好歹,终将自我毁灭!
岂不闻杜牧《阿房宫赋》中振聋发聩之语么?“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个国家不知好歹,谈笑间灰飞烟灭;一个人不知好歹,绝难成就一番伟业!
孟子曰“人性本善”,道尽了人性所独有的本质特征。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善良,并乐于听从内心善良的愿望为人处事;同时,相信别人对自己的善良,且愿意在善良的氛围里诚意正心接纳成长。
若如此,可以说知道好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