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是什么意思(噤若寒蝉的成语解释及出处)
噤若寒蝉
刘胜
【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译义】
比喻不敢作声或说话。噤:闭口不说话。寒蝉:冷天的蝉,不再鸣叫。
【故事】
东汉时,担任过郡太守、尚书令的杜密才华出众,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他曾参加打击宦官集团的斗争,对宦官和豪强子弟有恶必查,有罪必办。然而,他对有才能的人十分爱惜,总是设法使他们得到升迁或造就。
有一年,他到高密县巡视,发现有个名叫郑玄的乡官才学过人,便有提拔他到郡里来任职,不久,又把他送到太学去深造。后来,郑玄终于成为东汉极负盛名的经学家。
杜密后来辞官回到家乡,但仍然非常关心政事,时常和当地的郡守、县令谈论天下大事,推举贤士,揭发坏人坏事。
当时,同郡的刘胜也告老还乡。他的处世学与杜密不同,只是明哲保身。还乡之后,刘胜闭门谢客,不问政事,对好人坏人一概不闻不问。有些人还以为他这样做人是清高的表现。
有一次太守王昱和杜密谈起刘胜,夸他是清高之士,还说公卿们都称赞他的为人。杜密不同意这种说法,说:“刘胜地位很高,受到上宾的礼遇,然而他知道贤土不推荐,听到有人干坏事不吭声,如同冷天的蝉不再鸣叫,这实际上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