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长安行乐处作者是谁(莫见长安行乐处全诗赏析)
古时候,只要去京城,往往都令人振奋。
如果长辈送晚辈入京,临走前还要劝勉一番。
盛唐诗人李颀送晚辈魏万入京,也写了一首劝勉诗。
这首诗的遣词炼句,受到历来读者的称赞。
但我认为,这首诗结构也非常巧妙,而且颈联还隐藏了更深的感情。
我们来读一读《送魏万之京》,看看这首诗妙在何处。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写作背景:
魏万,唐朝诗人,是李颀的晚辈朋友,曾居住在王屋山。
这首诗写于魏万进京之前,路过洛阳,顺便拜访李颀,李颀次日送别魏万所作。
王屋山,魏万曾住在这里
- 1、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离歌,就是离别唱的歌。
初渡河,刚刚渡过黄河。魏万住王屋山,在黄河北岸,去长安之前,要先渡过黄河。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而昨夜在薄薄的霜雾中,你才刚刚渡过黄河。
有点奇怪:前一句写清晨,后一句为什么又写昨夜呢?
这是用倒戟法,目的是为了强调前一句,用后一句作补充。
杜甫有一名句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这两句话,我们通俗一点来理解:今天就要和你分别,可是我们昨夜才刚刚相逢啊!
很明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您是不是感觉这两句很普通?
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不过倒戟法的运用,被历来读者称赞。
但我认为,这两句的妙处在“微霜”两个字。
有“霜”,说明已经到了深秋。
诗人为什么写“微霜”?
不仅是点明季节,更要引出下一句。
大雁
- 2、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客中,作客途中。
心里满怀愁绪,很害怕听到鸿雁的鸣叫声;更何况还要在作客途中经过云山。
我们先看这两句描写的什么场景。
客中,说明是在路途中。
很显然,这两句描写的是朋友在路途中的情景。
我们知道,其实朋友此时还未离开。
可见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想象朋友在路途中会听到鸿雁的叫声,会看到云山。
诗人为什么会想到鸿雁?
就是因为“微霜”。
深秋时节,鸿雁南飞,所以诗人断定朋友会遇到鸿雁。
那么,朋友为什么会害怕听到鸿雁的叫声?
因为鸿雁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会鸣叫。
(1)群飞之时:召集伙伴,危险示警等。
(2)孤飞之时:呼唤伙伴,声音很凄凉。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朋友听到大雁的鸣叫声都会很悲伤。
因为朋友在路途中,很孤独。
看大雁群飞,会感慨自己的孤独;看到孤雁哀鸣,心中会更加悲伤。
可见诗人的“愁”,是孤独寂寞之愁。
云山雾绕
那么,为什么朋友又不愿意经过云山呢?
云山,是云雾缭绕的山。
朋友作客途中,很孤独,自然就会产生思乡之情。
这是游子思乡之情。
但青山环绕,更有云雾笼罩,怎么可能看到家乡呢?
大家看,诗人非常肯定:朋友在路上会很孤独,会思念家乡。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在分别时对朋友说这些呢?
理由很明显,让朋友先有个心理准备:你在路上一定会很孤独,但你既然决心要去长安,就要坚持。
诗人想象朋友会孤独,仅仅是为了让朋友做好心理准备吗?
这里还设了一个非常巧妙的伏笔。
我们接着往后看。
- 3、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关城,指潼关。
御苑,这里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潼关树木的景色,催促着寒气临近;京城的捣衣声,到晚上会更多。
诗人的炼字和炼句功夫确实了得:其实是寒气让潼关的树色发生了变化。
而“催”字,写出了寒意来得很急。
潼关
诗人为什么要写潼关?
因为朋友会经过潼关,这仍然是诗人的想象。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写潼关的寒气来得很急呢?
因为潼关离长安已经很近了。
其实诗人是想说,长安的寒气来得很急。
这又是为什么?
因为要引出“砧声”。
什么时候才会捣衣?
就是在寒气来临之时。
大家看,这两句是非常巧妙的流水对:因为寒气来得很急,所以长安城家家户户都在捣衣。
那么,为什么女人(一般是女子捣衣)大多在晚上捣衣?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分析过。
普遍认为是:白天要劳作,所以只有晚上才有时间捣衣。
但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孤独睡不着,思念远方的人。
女子思念谁?
思念边疆的丈夫。
李白曾写过“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就是表达长安女子对征夫的思念之情。
而李颀这两句也是表达同样的感情。
这不是送别吗?诗人为什么又写长安女子对征夫思念之情呢?
大家看,诗人的感情过渡得非常巧妙:前两句写朋友的孤独和思念家乡之情,而后两句写长安女子的孤独和对征夫的思念之情。
这是推己及人的写法!
明明只是想到朋友会孤独,但是诗人推己及人,进一步想到长安还有很多老百姓也在承受孤独。
这表达出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
这种感情非常难能可贵,类似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们再想一想:丈夫为什么要和妻子分离?
这暗示边境有战乱,而国家并不安宁。
这就是诗人想对朋友魏万说的话。
诗人为什么要说这些?
我们接着看后面两句。
长安古城
- 4、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蹉跎:指虚度年华。
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的地方,而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掉。
这很明显是一句劝勉的话。
本意也很简单:你到了长安,要抓紧时间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因为诗人认为,长安表面繁华,很容易让人只看到享乐。
而诗人已经看到了国家面临的危难,也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痛苦。
所以诗人劝勉魏万:现在国家并不安宁,百姓也饱受孤苦,你要早日成就事业,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
- 5、总结
我们从两条线来总结:
(1)场景线:
首先,朋友在“微霜”中渡过黄河;
其次,朋友在路途中,听到“鸿雁”;
然后,朋友在潼关,感受到寒气来得很急;
结尾,朋友在京城,听到“捣衣”声。
大家看,整首诗的场景是按照朋友一路进京的顺序来写的,而且“天气寒冷”贯穿整首诗。
(2)感情线:
首先,诗人舍不得朋友离开;
其次,诗人想到朋友在路途中会很孤独;
然后,诗人进一步想到,很多百姓都在承受着孤独;
结尾,诗人劝勉朋友早日成就事业,为国家和百姓出一份力。
一首诗中,同时包含场景线和感情线,这很正常。
但这首诗的巧妙在于:场景线和感情线不仅同时展开,而且每一次过渡都非常自然,这就非常少见。
中间两联尤其让人惊叹:诗人用流水对完成了场景的过渡,用推己及人的手法完成了感情的过渡。
让人拍案叫绝!
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值得反复揣摩,您如果再仔细品一品遣词造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