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兰玉树是形容什么(芝兰玉树典故原文翻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这首《乌衣巷》,原本是感慨随着时光流逝,像东晋琅邪王氏、陈郡谢氏那样的昔日豪门世家,也已成为历史陈迹。然而正是这首诗,让即使对东晋历史不甚了解的后人,也晓知了琅邪王氏和陈郡谢氏,在那个时代属于超一流的世家大族。这便是经典文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影响力和时空穿透力。
本文试图将陈郡谢氏家族的崛起,跟谢安富有个性特点的家教方式联系起来作一些分析,看看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谢安之前,陈郡谢氏顶多算个二流的世家
陈郡谢氏的祖籍在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跟琅邪王氏的情况相同,他们都是在北方成为游牧民族的天下后,被迫南渡长江,来到江东这片陌生的土地。不同的是,琅邪王氏当时的掌门人王导和王敦这对叔伯兄弟,在拥立晋元帝司马睿时立下了大功,他们一个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执掌朝政,一个雄踞长江上游做藩镇,权倾一时,以致时人戏称“王与马共天下”。琅邪王氏作为东晋前期超一流的世家门阀,其他家族都难以企及。
南京夫子庙风景区——乌衣巷
相比之下,陈郡谢氏要逊色许多。其在江东的开山祖也是一对兄弟,他们是亲兄弟:哥哥谢鲲,弟弟谢裒。谢鲲做过王敦的长史,死在豫章太守任上。谢裒历任太常卿、吏部尚书。从他们所担任的官职就能看出来,其政治地位无法跟王氏兄弟相提并论。此时的陈郡谢氏,顶多算个二流的世家。
为了提升自家的门第,老大谢鲲还是做出了很大努力。他干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情,是将谢氏由渡江前的一个儒学世家,嬗变为入时入俗的玄学之家,从而为谢氏子孙打通了进身之阶。当时的东晋,秉承西晋遗风,世家和士人们都崇尚玄学,擅长玄谈,如果不谙此道,那就意味着无法融入主流社会,难以获得认可。
此外,谢鲲的女儿谢真石嫁给了阳翟人褚裒,她和褚裒所生的女儿褚蒜子,后来成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又是晋穆帝司马聃的母亲,曾三度临朝听政。她对陈郡谢氏家族的成长,自然能起到提携作用。而她的舅舅谢尚,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颇善玄谈,于是顺理成章地做上了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陈郡谢氏的地位得到了实质性提升。不过,真正让其跃升为江东超一流世家的人,还是谢裒的儿子、谢尚的堂弟谢安。
王导雕像
□隐居期间,谢安成了谢氏子弟的家庭教师
谢安(320-385),字安石,他是谢裒的儿子,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少年时期他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资,受到名士桓彝、王蒙和当权大臣王导等人的夸赞。他还多才多艺,弹得一手好琴,又曾师从书圣王羲之习书法。
然而,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年轻人,成年之后不仅没有踏入仕途,反而过起了隐居生活,盘桓会稽东山(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东山湖地带)的时间,几近二十年。他的大哥谢奕、二哥谢据都早早踏上了仕途,连弟弟谢万出道的时间也比他早。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结束隐居生活,踏上仕途。
谢安为何甘做一名隐士呢?大约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这应当是他个人的志趣。尽管多数人愿意到宦海去浮沉,但也有人更乐意在山水自然当中陶冶性情。其次,这是当时的一个社会风尚。魏晋多名士,有不少名士选择隐身遁世。第三,名士选择隐居,跟官场失意、愤世嫉俗的人退归有所不同,这同样是一个舞台,并且可以做到跟名利场通连。当时有不少人采用了先“出世”、后“入世”的方式,比谢安年长十八岁的殷浩,号称东晋“风流名士之宗”,就是在隐居十几年后出山,一跃进入朝廷中枢。最后,谢氏家族当时已有谢尚、谢奕和谢万三兄弟跻身于官场,也不在乎再多一人或少一人。
谢安雕像
隐居期间的谢安,都在做些什么呢?他要寄情山水。要么独自一人寻幽深林,垂钓水滨,要么邀上友人泛舟江海,高谈阔论,优哉游哉。他在交朋结友。这里有他的一位知己——书圣王羲之。王羲之虽比谢安大十八岁,但二人早就结下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于352年主动要求离开建康、出任会稽内史。被誉为玄言诗“魁首”的孙绰、大名士许询和名僧支遁(字道林)等人,跟谢安也都是至交。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他们在王羲之的主持下,举行了一次著名的集会,共有四十一人参加。大家围坐在溪水边,以“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的雅致,作诗三十七首。为纪念这次集会,王羲之挥毫而就,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除此之外,谢安还给自己添加了一项任务,就是将兄弟们的一部分子女接到身边来,由他负责照顾生活和学习教育。这中间有他大哥谢奕的一双儿女谢玄和谢道韫姐弟,还有二哥谢据的儿子谢朗。
□比较独特的谢氏开明家教法
谢安在隐居近二十年后,于四十多岁时才踏上仕途,后来能够成为一代名相,自有他的过人之处。隐居期间在教育自家子弟的过程中,他也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地方,可以用“宽严相济、循序诱导”来概括,属于一种比较开明的家教方法。下面,分别用一些具体事例来予以说明。
绍兴兰亭
○为子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跟晚辈相处时,谢安保持了一种平和的态度,没有居高临下。前面在「婚姻篇」一文中,介绍了谢安曾一度打算纳妾,但遭到了妻子刘夫人的反对。这时,谢家的子侄们主动为谢安当起了说客,他们故意在刘夫人跟前诵读和谈论《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又以蝈蝈嘶鸣求偶为喻来委婉劝说。刘夫人也十分幽默得体,说若是将“周公”换成“周姥”,就不会写出这等诗句来。
在一般的家庭中,大人的这种事情晚辈是绝对不能、也无法介入的。由此可以看出,谢安和妻子平日跟孩子们相处很融洽,没有什么代沟,也没有过多的禁忌。这样宽松和谐的环境,自然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将名士风度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
383年十一月,当晋军在淝水获胜的消息传至建康时,谢安正在跟人下围棋,看完捷报,他"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向他打听战况,他这才慢吞吞地回答:“娃娃们已经破贼。”而他的对手前秦王苻坚,败退时则十分狼狈,后世用“风声鹤唳”这个成语来形容。对史书中的这些记载,笔者曾抱有怀疑,认为这是典型的成者英雄败者寇。后来读了下面二则故事,才感觉到谢安确实具备了一种非凡的气质,并非装模作样。
淝水古战场
一个炎热的夏天,谢玄光着膀子仰躺着,当叔叔谢安突然出现在面前时,他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脚跑开了,穿上衣服和鞋子后再折返回来。谢安颇为风趣地对侄儿说:“你这模样,真可谓前倨而后恭呢。”用幽默的语言,对谢玄的前后表现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点,提醒侄儿以后要注意仪表。
谢安的二哥谢据,曾干过上房熏老鼠的事情。有人故意在谢据儿子谢朗跟前提及此事,说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干。谢朗听了觉得挺好玩,在家中多次说起此事。谢安清楚,侄儿并不知晓这是在讽刺自己的父亲,用平淡的语气说:“他们这是在讥刺我二哥呢,还说我当年也参与了。”古代讲究为尊者讳,儿子议论父亲,属于不得体的举止。叔叔非但没有责备自己,反而假托己过,让谢朗大为触动,十分懊悔,竟为此闭门思过、一月不曾出门。俗话说,响鼓不用重捶,看来谢安深谙此道。
○纠正子弟的缺点讲究方式方法
“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香剃面,傅粉施朱”,“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 从容出入, 望若神仙。”《颜氏家训·勉学》中的这段话,尽管描述的是后来的梁朝贵族子弟,但这种浮华的风气在东晋时就已经存在。当时许多世家子弟,一面做着官,一面热衷于清淡,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朝隐”。
谢玄雕像
在谢家子侄辈中,谢安对谢玄最为器重。谢玄年少时,也曾受到时尚的影响,经常佩戴紫罗香囊。谢安很担心侄儿也染上浮华习气,决定对谢玄的这个爱好进行干预。但他既没有向侄儿宣讲大道理,也没有强令摘除,而是有意设下一个“局”,要求谢玄将此物当作“赌注”。在将侄儿的心爱之物赢下来后,他立刻将其烧掉。
叔叔在帮助自己改掉缺点的时候,还如此顾及到自己的面子,这件事对谢玄的触动也很大,他从此终生远离浮华。
○注意引导子弟入时入世
后来的历史事实表明,谢安虽然高卧于会稽东山,但骨子里面从来不是那种厌世的隐士。在寄情山水的同时,他其实也在审时度势。所以,他不会让子侄们简单地模仿自己。
一次,他有意向子侄们提出一个问题,说:“将来一旦出去做事情,你们觉得该如何做,才算得上比较好呢?”其他孩子都未领会他的意图,没有做出回答。唯有谢玄经过思考后答道:“就好比芝兰玉树,让它生于庭阶吧!”谢安听后十分高兴,称赞侄儿回答得好。
谢道韫画像
对于这件事情,著名学者田余庆作出了比较精辟的解读,他认为,谢玄所答,当是借用孔子“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这句话,暗喻谢家子弟日后当藏而不露,既要积极进取,又不可有非分之念。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谢玄后来能够出类拔萃,取得佳绩,并非偶然。
○善于开展启发式的教育
有一年冬天,谢安正在室内向子侄们讲论文义,外面突然下起了鹅毛大雪。这时他停止了讲授,即兴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朗才思敏捷,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玄的姐姐谢道韫也不甘示弱,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听了孩子们的回答,谢安高兴地开怀大笑。
大家都知道,谢道韫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从这次叙谈可知,她当时也在跟着叔叔学习文化。谢家的教育并无男女之别。
可以想象得到,谢家的子弟跟着谢安这样一位家庭教师学习,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且还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谢安墓
□斯人已去,余韵犹存
东晋时期皇权旁落,门阀轮流执政,形成了独特的门阀政治。
首先是琅邪王氏以佐命之勋掌控朝政,时间长达二十多年。王敦曾二度起兵作乱,差一点就让江山易主。随着掌门人王导于339年去世,琅邪王氏的势力开始进入到消减阶段。
然后是颍川庾氏凭借外戚身份干预朝政,时间也有二十多年。随着庾亮、庾冰和庾翼三兄弟在五年之内相继死去,庾氏不仅开始退出权力中心,后来还遭受到桓温的毁灭性打击。
接着登场的是谯国龙亢桓氏。门第不高、凭借军功起家的桓温(312-373),对实力更加迷信,对朝政的把控也更为赤裸裸,以致公然行废立之事,并企图通过禅让方式夺取政权。桓温之后,虽然他的儿子桓玄(369-404)也曾一度控制朝政,并代晋自立,但这对迷信武力的父子,都在行使武力中覆灭。
跟上述三个家族不同,陈郡谢氏执掌朝政的时间并不长。谢安真正全面介入朝政的时间,是在桓温死后,而在淝水之战结束后不久,他就开始受到皇室的压制,于385年去世。即使是在执政期间,他的风格跟前面三家也明显不同,在维护自身家族利益的同时,也注意跟其他世家大族的平衡。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乌衣巷白鹭洲风光
谢安能将陈郡谢氏顶托至一流世家大族的行列,首先离不开他在挫败桓温篡位和前秦入侵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他在东晋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绝不比前面三家逊色。陈郡谢氏在执政期间,威权比不上前面三家,似乎给人一种来去匆匆的感觉。然而,在失去权柄,尤其是改朝换代之后,其所表现出来的存续能力,却是前面三家所无法比拟的。
进入南朝,陈郡谢氏子孙虽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再无人能够取得像祖辈那样卓杰的成就,但也做到了代代都有人才出现。更为重要的则是,谢安昔日隐居会稽东山的那段经历与传奇,有如基因一般,植入了谢氏子孙的灵魂深处,又好比一处宝藏,成为谢氏子孙的精神财富——谢混、谢灵运和谢眺等,联手打造出了古代山水诗这朵奇葩。
383年,谢安组织指挥东晋军队,向大兵压境的前秦王朝发起反击,并在淝水一带将其彻底挫败,从而保住了东晋王朝的半壁江山,也让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们,免受战火的创伤。这是谢安对当时社会和民众作出的贡献。至于他给自家后世子孙留下的精神遗产,其影响之深远,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估料到。
后人常用“争荣竞秀”这个名词,来形容陈郡谢氏子弟人才辈出。梁朝人袁昂在其所著《古今书评》内写道:“王右军(王羲之)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他既用“爽爽”二字来概括谢安的家教方法,又以此来描述王羲之的书法特点,堪称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