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当是什么意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处)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名句的诞生
剑阁1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2。
——李白·蜀道难(节录)
完全读懂名句
1.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2.咨嗟:叹息。
说到剑阁,更是山势峥嵘而高大,只要一个人把守关口,即使是万人也无法攻破。假使守关的不是心腹,那就像豺狼般为害不浅了。在那里,早晚要提防猛虎和毒蛇,它们磨牙吸血,不知害死了多少人。四川虽然是天府之国,但不如还是及早回家。蜀道是那么难走,甚至比登天还难,我侧身向西望去,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
名句的故事
天宝元年,满怀理想抱负的李白终于受诏到了长安。即将上任的李白,内心固然有着期待,但一路走来,仕途的坎坷及当时民生社会的苦难,早已让大诗人感到忧虑不已。一次在长安一带为好友入蜀送行,李白写下这首诗,也借此抒发了他内心的感受。
《蜀道难》是袭用乐府古题,然作者却能摆脱唐以前《蜀道难》作品的简短单薄,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秦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首诗充分凸显出作者对乐府的创新与发展,文字雄浑奔放,惊奇胜绝,又能在恣肆文笔之余表达内心的愤懑不平,可说是李诗典型之作。
而此诗过人之处,又在于作者文学艺术手法的运用。像是成语的改造翻新,一切都像是信手拈来,一经运用便兴味盎然。诗文中有“剑阁峥嵘而崔嵬”三句。剑阁是蜀中的要塞,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峭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的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而有所翻新,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对于《蜀道难》一诗,历代皆有好评,同为盛唐的殷璠《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认为此诗是从先秦至当代难得的奇作;唐孟棨《本事诗》则有这么一段记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更认为贺知章之号李白为谪仙,就是读了他的这篇《蜀道难》。清人李白《诗法易简录》这么说道:“蜀道二句凡三见,直以古文章法行之,纵横驰骤,神变无方,而一归于自然,大可为化不可为,此太白绝调也。”正是有李白如此的才情气度,才能作出如此上乘的乐府。
历久弥新说名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除了说明地势的险要,也表现当关之人的英勇。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罗贯中便引用这么一句话赞许赵云的骁勇善战。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出现得很早,他忠心耿耿,自始至终都和刘备站在同一阵线。而谈到赵云,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当然就是他辉煌的英雄事迹了;当年当阳长坂坡一役,他只身出入几十万敌军,营救后主阿斗。其后历大小战役,为蜀汉立下无数战功,即使到了六七十岁高龄,他还是坚持披上铠甲,向前迎敌,威势不减当年,敌人常闻风而丧胆。“一将守关,万夫莫开”的赞誉,便是在一次赵云拒曹真于阳平关,罗贯中引以为对他的激赏之词。
而谈到赵云的英勇,便不能不谈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曾子对襄子所讲的一段话:“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讨论的是不动心的方法,也就是养勇。其中举了北宫黝、孟施舍为例,最后则引曾子的话说明何谓大勇,“自我反省而不义不直,理有所屈,对手即使是普通百姓,我难道不害怕吗?自我反省要是理直,虽然面临千万个强敌,我也会从容前往拼到底”。原来,真正的大勇,是要能“反求诸己”,反身而诚,天下事还有什么好畏惧的?至于《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和当年把守在剑阁的勇者,想必都是能反躬自省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