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说:“散文的魅力,说到底是作家的人格魅力。”我欣赏冯骥才散文中的魅力,其实说到底是欣赏冯骥才的人格魅力。他豁达冲淡,虽经历沧桑却不世故,反而保持着一种孩子般的天真和单纯。他的文字有时恬淡,有时美丽,又有时忧伤,和我的心境似乎有切合之处。
所以今天谈谈冯骥才散文的哲思美。
其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对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富含哲理性的语言在冯骥才的笔下处处可见。我感觉冯骥才先生就是一个哲人,一个平凡的哲人,能从生活中处处找到哲思的美丽。
冯骥才说“用心生活是累人的,但唯有如此才幸福。”冯先生认为他是天生用理想来生活的人。这样的人总是将现实和理想分得很清楚,理想的人都很自我。的确,认真生活的人需要承担很多生活的责任,会很累,但如果没有这种累,生活也就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意义。
我们在累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活着的意义,在累中寻找自己和发现生活的本意,慢慢地经历和成长,慢慢变成更好的自己,然后才能再经历更多的精彩,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累,想想那些有的还不能参与到“累”中的人。
冯骥才还说:“有时候人生并不完美,但并不代表人生就不美。”这句充满辩证的话让看到的读者心神一动,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恍然大悟感。我们常常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缺憾,无法弥补的缺憾。但并不能因为这些小缺憾,我们就否定整个生命的美好。遗憾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人的生命是完美的。
但这样的不完美并不妨碍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其实,从另一种角度看,缺憾也是一种美啊,一种不完美的美。因为不圆满,不完整,会留给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会让我们继续带着痛去无限接近圆满,这样何尝又不是一种美呢!人生有多少遗憾,就有多少美丽。所以冯先生觉得我们的人生的确有很多不完美,但是人生仍然是美丽的。
这样充满哲思美的语言在冯骥才的散文中比比皆是,在《水墨文字》一文中,冯骥才在文章的最后写到:“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就像钓者那样守着一种美丽的空望”, “爱比被爱幸福。”这些充满哲理的语句让人迷惑,让人着迷,让人欲罢不能。
我想起了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姜子牙他明知道这样很难钓到鱼,却依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坐在河边,守着那种空望。也许真的是作为神人的他早已超脱,了解到人生本就是虚无一场,人在活着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一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但就算徒劳无功,我们仍然要这样去做,因为人生就是这样啊。就算是一种空望,我们还是要有所期待,要这样坐在河边默默守着,唯有有所期许,人生才会有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这种期待是空的,也是美丽的,因为活着有期待总是好的啊。
像是在大树下等待着戈多到来的那两个老流浪汉爱思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每天都等在那里,等待着戈多。戈多是谁?他们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他们不知道。他们是在等待着他们的戈多,他们却真的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来。戈多告诉过他们,他会来,让他们在那里等他。两个老流浪汉答应他,等他。这种等待注定是漫长的,他们在没完没了的夜里等待着,生怕在某一个没有星光的黑夜里就会错过戈多的到来。
开始是等待,后来他们发现等待成为了习惯。其实大而化之,爱也与相爱无关,爱是人的一种本能。被爱是幸福的,但爱更能让人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爱一个人需要更多的勇气和坚持,所以与被爱相比,爱更能让一个人成长。爱需要一个人更多的付出,虽然爱的回报可能和付出不一定成正比,但能为另一个人付出自己的心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体验更完整。能爱就是幸福的。我想鉴赏散文这种独特的哲思美,需要把自己的思考代入文章中的思想,两者相撞就会碰出不一样的精神火花。阅读哲思性散文的最大收获大概就是如此了。
冯骥才的很多篇散文都透露着这样强烈的哲理气息,说他是个哲人作家一点也不为过。他文章的哲理思考不是说教式的空话泛论,而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自然思考。在《白发》一文中,冯骥才先生人到中年,白发光临。染黑了又长白,黑白夹生,花白一片。在看到一个全头雪白的老者后,冯骥才对老者通白蓬松,澄澈潇洒的白发羡慕不已。
老者开导冯骥才说人生就像四季——春天蓬勃,夏天葱茏,秋天明媚,冬天圣洁,四季各有各的美,谁也不用羡慕谁。冯骥才领悟到人的事,生而尽其动,死而尽其静。一切顺应自然就是最好。生就如夏天绚烂的花,明媚至极;死就如秋天静美的叶,安详至极。冯骥才的散文语言纯净天然,构思自由巧妙,又赋予深深的独特哲理味道。这就是冯骥才作为一个作家成功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