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的作者是啥(了解悯农的作者和代诗人)
都说现代人节奏快,并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更不会像古人那样吟诗作对,享受诗情画意的生活。其实,纵观世界各国,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一样热爱诗歌。哪怕是牙牙学语的孩子,就是浇灌着唐诗宋词长大。这首诗歌,我们都非常熟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要说这首歌的艺术水平,在百花齐放,佳作琳琅满目的唐诗中真不算什么。然而,它的语言质朴,感情充沛,简单明了,朗朗上口,因此成为了我们的启蒙诗歌。诗歌的意思和主题,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小珏不再赘述。可是,您还记得它的名字吗?
如果您回答《锄禾》,可能就暴露了年纪了。在以前的小学课本上,它确实是这个名字。早几天,朋友还给小珏提到此事,这也是写此文的初衷。后来,这首诗改了名字,叫做《悯农》。那么到底哪个题目是正确的呢?
这首诗的作者,绝大多数资料中都认定为李绅。其实,这也存在争议。也有极少数书籍,把这首诗归为中晚唐诗人聂夷中的名下。
聂夷中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是晚唐靡丽诗风中一抹亮色。在聂夷中的诗集中,这首诗与另外一首诗合称为《田家二首》,它也是聂夷中最有名的诗作。只可惜,就是这首诗,却被划到了李绅的名下。
李绅在诗坛的地位和声望,那就比聂夷中要高得多了。他参与了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而且还是主力干将。在仕途上,李绅也比聂夷中要顺遂得多,最终当上了唐朝宰相。普遍认为,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第一首,第二首则是这样的: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全唐诗》收录这两首诗时,将他们放在李绅的名下,并且注明为“《古风二首》又称为《悯农二首》”。这两首诗都非常有名,在流传的过程中,人们为了区别他们,往往将取它们的前两个字为题,分别叫做《锄禾》和《春种》。
这种取名的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很多诗词都是如此。比如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有人就认为原来是无题诗,只是因为全诗开篇二字为锦瑟而得名。
以前的教材,大概首先就是出于这个原因,直接将其定为《锄禾》。后来改为《悯农》,是有据可查的,是对历史的尊重,这也是教材编写组不断自我否定,自我提高的过程。小珏甚至认为,随着现在的学生能力提高,完全可以将《悯农二首》放在一起学习,并不会造成太多的负担。
最后还想说句题外话。尽管李绅的名气大,大多数人也认可他是《悯农》的作者,但是小珏却并不以为然。李绅的官虽大,却相当刻薄,是有名的酷吏。而且,他的生活极其奢华,据说他一餐饭都经常花费几百贯。
最可怕的是,他喜欢吃鸡舌,这本来不是什么坏毛病。但李绅却吃了停不下来,每餐吃一盘,一盘耗费几百只鸡。后院的死鸡都堆积如山,让许多文人嗤之以鼻。李绅对百姓也非常残酷,他为官的地方,百姓往往逃亡,下属向他报告,他毫不在意,任人而去。
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会对农民抱有多大的同情心。相反,聂夷中的官虽然不大,只担任过华阴尉。但是,聂夷中到任时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别无长物,离任时两袖清风,飘然而去。更为重要的是,聂夷中的其它作品,几乎都是这一个风格,同样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所以,小珏宁愿相信,这首诗是聂夷中所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