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古诗大全李白(端午节最简单的古诗)

今天是端午节,祝所有的朋友端午安康。

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很多,李白的《江上吟》就是其中的名篇,这首诗写得豪气干云,不输他的很多名篇,可是却没有入选语文课本。

有人认为,李白想要追求富贵享乐的生活,不适宜学生阅读

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李白到底想表达什么感情。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游船

1、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木兰,香木名;枻,船桨;沙棠舟,沙棠木很稀有,出自昆仑山,形容船的名贵;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歌妓;樽,盛酒的器具;置,盛放;千斛,形容船中置酒非常多,古时一斛为十斗,相当于现在的100升。

前四句的字面意思是:在木兰为桨的沙棠舟上,舟两头有箫管之乐在吹奏;舟中还有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我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从表面看,这四句描写了诗人在船上的享乐生活。

但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有问题。

首先,沙棠木非常珍贵,普通人根本见不到,更不用说坐在沙棠舟上。

其次,一斛酒相当于现在的100L,那么千斛就是10万升,相当于现在的20万斤酒。

假设平均每个人可以喝20斤酒,那么起码也要1万人才能喝得完。

可是,什么样的船能容纳1万人?

郑和下西洋的大船,一艘大概可以容纳1000人。

李白乘坐的这个沙棠舟,难道比郑和下西洋时的船大10倍?

这明显是吹牛不打草稿,或者委婉点说,叫夸张的艺术手法。

那么,他为什么要如此夸张?实际情况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们继续读后两句。

白鸥

  • 2、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乘黄鹤,传说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海客,海边的人。这两句话字面意思是:黄鹤楼上的仙人还在等待乘黄鹤而去,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

这两句含义很深,不太好理解。

很明显,这两句是对比句:仙人心里有追求,所以等待黄鹤;而海客毫无机心,所以与白鸥为伴。

我们知道,黄鹤很珍贵,但白鸥很普通,如果把“黄鹤”比作功名富贵,那么“仙人”,就是比喻渴望追求功名富贵的人;“海客”,就是比喻无意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那么,李白是“仙人”还是“海客”?

当然是“海客”。如果他是等待黄鹤的仙人,应该在黄鹤楼中,而不是在船上。

因为他是海客,所以无心去追求富贵人家的享乐生活。

这又可以印证前四句的享乐生活并不存在,只是诗人夸张的想象而已。

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场景:李白与几个朋友,坐在一艘普通木船上,船上摆了几坛酒,有2-3个歌女在一旁吹奏,随波而流,很惬意。

那么,他为什么要如此夸张呢?

有两个目的:

(1)衬托“仙人”追求的生活更加富贵奢靡;

(2)反衬自己无心追求享乐的心态,虽然此刻好像正在享乐,可这并不是诗人的刻意追求。

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诗人到底想要追求什么?

我们接着往后读。

屈原

  • 3、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平。就是屈原;台榭,就是楼台亭阁。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屈原的文章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曾经的楼台亭阁已经是空山丘了。

这两句很好理解,也运用了对比手法:屈原的文章可以流传千古,但是楚王的富贵生活不能长久。

诗人为什么不想追求富贵生活?

因为富贵生活不能长久。

他想要追求什么?

像屈原一样写出千古流传的诗文。

可是,李白如何能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呢?

泰山

  • 4、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兴酣,诗兴浓烈;凌,凌驾;沧洲,江海。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以摇动五岳;诗歌写成之后,啸傲之声凌驾沧海。

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写得豪气干云,让人热血澎湃。

可见,李白非常相信自己的诗才,完全可以与屈原相媲美。

换句话说:他认为自己只要专心写诗文,就一定能够千古留名。

写到这里,诗人的感情好像已经表露无遗了,可是非常奇怪,他偏偏“画蛇添足”,又加了两句。

  • 5、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这两句的意思是:功名富贵如果能够长久,那么汉水也应该往西北方向流了。

汉水不可能往西北方向流,因此功名富贵也不可能长久。

这两句说明诗人在心里坚信:功名富贵是不可能长久的。

怪就怪在这里:前面“楚王台榭空山丘”已能说明这一点,诗人为何还要重复强调呢?

你李白已经决定要专心写诗文,又何必要在乎功名富贵是否长久呢?

难道说,如果功名富贵能长久的话,你李白就不会选择专心写诗文了?

对,这就是关键!

汉江

李白选择专心写诗文,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功名富贵不能长久。

而一个人,他越是反复强调自己没有撒谎,那么他撒谎的可能性就越高。

同样的道理,诗人反复强调功名富贵不能长久,反而证明他渴望功名富贵能够长久。

可见,李白曾经是想追求功名富贵的。

那么,他又为什么会意识到“功名富贵不能长久”呢?

不是因为他看到了楚丘,而是因为他从想象回到了现实,前四句的富贵享乐生活压根就不存在,当然更不可能长久。

也就是说,李白根本没有过上富贵享乐的生活,此路不通,他才找理由来说服自己,选择另一条路(专心写诗文,追求千古留名)应该更好。

为了能说服自己,他找了三个理由:

(1)以楚王为例,证明功名富贵不会长久,末尾两句再反复强调;

(2)以屈原为例,证明写好诗文可以千古留名;

(3)自己有写好诗文的能力。

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刚开始确实想追求功名富贵,可是没有追求到,考虑多种因素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追求。

因此,有人说李白想要追求富贵享乐的生活,这种观点也是不够准确的,只能说他曾经有这个想法,当被现实打败后,他又树立了新的人生榜样,就是屈原。

我认为,这首诗不仅体现出了李白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也体现出他遇到困境时睿智坚定的抉择,以及积极乐观的态度。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