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失色的意思是什么(大惊失色的意思和造句)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发生在曹丕征讨东吴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曹丕和张辽。原文如下:
正惊讶间,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江水溅湿龙袍,大船将覆。曹真慌令文聘撑小舟急来救驾。龙舟上人立站不住。文聘跳上龙舟,负丕下得小舟,奔入河港。忽流星马报道:“赵云引兵出阳平关,径取长安。”丕听得,大惊失色,便教回军。众军各自奔走。背后吴兵追至。丕传旨教尽弃御用之物而走。龙舟将次入淮,忽然鼓角齐鸣,喊声大震,刺斜里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孙韶也。
魏兵不能抵当,折其大半,淹死者无数。诸将奋力救出魏主。魏主渡淮河,行不三十里,淮河中一带芦苇,预灌鱼油,尽皆火着;顺风而下,风势甚急,火焰漫空,绝住龙舟。丕大惊,急下小船傍岸时,龙舟上早已火着。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背后孙韶、丁奉夺得马匹、车仗、船只、器械不计其数。魏兵大败而回。吴将徐盛全获大功,吴王重加赏赐。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丕得知孙刘两家重新修好,心中大怒,随即调集三十余万大军征讨东吴。谁知曹丕刚刚抵达长江前线,便遭遇狂风暴雨,江面上白浪滔天,令曹军进退两难。东吴水军趁机发动火攻及突袭命令曹军伤亡惨重,名将张辽也被丁奉射伤,曹丕只得下令全军撤回中原。不久后,张辽伤重而亡。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曹丕得知赵云率部直取长安这一消息后的反应,叫做“大惊失色” 意为十分慌张,吓得脸色都变了。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首先要说明的是,小说中描述的此次曹丕伐吴之战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战事的进展却与小说中的描述大相径庭。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曹魏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八月,曹丕御驾亲征,又命令荆州、扬州的各路兵马沿长江一线推进,摆出了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架势,向东吴发动进攻。
此时,孙权正忙于镇压境内山越等少数民族的叛乱,长江防线兵力空虚。孙权接受安东将军徐盛的建议,在长江南岸从建业到江乘江边一线搭建木架,外面包裹芦席,加上一些五彩的装饰,一夜之间就建起了大量的假城楼,又在城楼外的长江上排列了浮动的战船。当曹丕的大军行进至广陵郡的泗口后隔江遥望,立即中计,以为东吴已经做好了周密的防御准备。正巧长江水势大涨。曹丕无奈,只好撤军回国。
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在战场战事中,双方其实并未有过真正的交战。因此,张辽也就不可能如小说中描述的那样被丁奉射伤。按照《三国志·张辽传》的记载,张辽是在曹魏黄初四年(公元222年)病逝于江都的。因此,小说中张辽被射杀的情节完全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并非历史的真实。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