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哪个朝代的人(关于杜甫的全部背景)

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杜甫是伟大的唐代诗人,诗歌的发展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与唐王朝开创的盛世场面脱不了关系,然而一个时期的文化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密不可分,杜甫刚好生在盛唐由兴至衰的转点,因此从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读到浓浓的忧患意识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唐朝当时发生的凡是被后人所熟知的重大事件均在杜甫的诗中有所提及,杜甫的诗是当时社会情况的一种反映。例如杜甫作下《悲陈陶》与《悲青坂》两首诗指代了唐军大败的两场战争;而杜甫所作《洗兵马》则是在听到胜利消息时,心生愉悦所作。而三吏三别则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对于征兵制度的残酷与统治者无情的批判,以及对于苦于战乱的老百姓的同情。

此外,杜甫的有些诗还是对于史料残缺的补充,例如三绝句中提到的一些杀刺史现象,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史之乱造成的蜀地极为混乱的场面。而他的《忆昔》则是对于开元时期繁荣盛况的表述。

在杜甫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比史料记载中的历史事件更为生动、广阔的生活画面,他的感慨、忧愁,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有血有肉的战争与历史的真实面貌,而不仅仅是字面上冰冷的记录

杜甫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可见其作品中对于当时唐王朝社会面貌的反映,不仅含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对于我们更进一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境况具有很高的史料意义。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作诗史,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影响深远,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名门大士族,家族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阳杜氏,自祖父杜审言起举家自襄阳迁至巩县。杜甫小时候家境优厚,生活宽裕,年幼好学,七岁能成诗文,不过杜甫小时候也十分顽皮,院子里枣树熟了的季节,一天可以上树不知几回。

杜甫十几二十岁时好游历,四处出游,24岁时考试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两人一见如故,谈诗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时节二人告别,杜甫结束游玩回到长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由于杜甫家学渊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达了他理想中的生活与抱负,另一方面显露了他关怀民生与驳斥政治丑恶的思想,逐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渐陷入困境。

此时杜甫仕途也不顺,遭遇科考闹剧,士子全数落选,无奈之下转投权贵之门依然无果,困居长安十年,郁郁不得志。

后来遭遇战乱,杜甫颠沛流离也始终不忘牵挂国家与百姓忧患。此后,杜甫在官场流离,遭遇了世态炎凉,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开始在外漂泊,社会动荡,杜甫对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艰苦,此时作品的产量也极大。

此后,杜甫在船上飘荡,思乡心切却因生活艰苦而不能北上,最终于大历五年冬,死于一艘小船上,享年59岁。

杜甫的诗全集

杜甫是我国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那个年代流传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他一生写有一千五百多首诗歌,有很多都是传诵千年的名篇。因此《杜甫诗集》就是杜诗的集合,将其诗作进行精选以及整合出版,浓缩其诗的精华,彰显其诗风采,重现诗歌创作的意境。


《杜甫诗集》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1月,全书共245页,是国学经典导读系列的一本。我国广博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然而在杜甫的诗歌中,他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衷心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不屈权贵的清高正气以及民为邦本的政治观念都一一展现无遗。在杜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的品德、他的性格、他的命运,感受极其珍贵的精神文明,备受感触。

这本《杜甫诗集》分为几个方面,最前页是导言,之后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杜诗在我国文学史中的地位,从他被称为诗圣的简介、其诗对唐前古诗的继承、对唐后诗作的影响启迪以及杜诗对于中外文学的贡献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二章讲的是杜甫的生平,其中涵盖了他的传记、他与战争、他的流离以及他的思想等多个方面。第三章讲解的是杜诗的内容含义,他诗文的主题主要涵盖了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何种思想情怀。第四章是杜诗的艺术欣赏,后面几章讲了其诗集的编辑、注释以及研读,最后是诗选,将杜甫的佳作收录其中。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