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的愿望怎么写(表达对入党的渴望)

频遭变故 万元户变贫困户

孙思烈曾是村里有名的万元户。上世纪九十年代,凭借他的石匠手艺,外加儿子、大女儿在浙江打工,家庭收入可观,他家在村里率先建起了新房。

然而,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接连遭遇了不幸。先是儿子在打工期间出车祸,因为脑部受伤变成精神病人,接着二女儿、三女儿、孙女又因先天性疾病相继去世,后来儿子也病逝,老伴刘胜荣因脑溢血瘫痪、长卧不起。

夜力坪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云仍然记得第一次走访孙思烈家的情形。

“当时,老人坐在角落里埋头吃饭,一碗白米饭,就着一小撮咸菜,没有多的话。”杨云回忆说,家里频繁遭遇变故,让原本开朗乐观的孙思烈提不起精神,经济上也陷入困境。

“党的政策让我打起了精神”

人财两空之际,政府伸出了援手——孙思烈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系列帮扶政策逐一落实。而这也成了孙思烈想入党的一大理由,“共产党的政策好,切实为了老百姓,这样的组织信得过、靠得住。”

孙思烈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些年来他们享受了医疗补助,老伴住院期间90%的费用得到报销,自己因为患有高血压每年享受慢病补贴1000元,同时老两口每人每月还领取养老保险130元、低保500元,老伴刘胜荣病情好转后确定为残疾人,每月享受残疾人补助150元,他们每月一共享受各种政府补助约1500元。

2019年底,靠政府兜底,孙思烈一家成功脱贫。孙思烈的精神也逐渐好了起来,脑子里萌生了新希望——发展杨梅园。

“我要跟着党走,带动村民致富”

孙思烈之所以要发展杨梅园,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关。

13年前,大女儿在浙江打工时买了两株杨梅树苗带回家,去年,这两棵树终于迎来大丰收——摘了200多斤杨梅,个头大、味道甜,一共卖了2000多元。

“如果有100棵杨梅树呢?收入10万元,我就可以不吃低保了。”一辈子勤劳的孙思烈,盘算着扩大种植规模。

对于杨梅树苗,杨云借力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及自身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多方资源,在南川一苗圃基地买到树苗,送到了孙思烈家中。

树苗有了,不懂种植技术怎么办?

杨云仍联系市市场监管局,请局里帮忙找技术人员,去现场为孙思烈示范挖坑、培土、施肥。

杨梅丰收了,又怎么运出去?

驻村干部积极争取,在2020年底修好一条水泥路,直接通向孙思烈家门口,解决了杨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

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孙思烈充分感受到了杨云等党员干部的贴心、实干,入党的愿望更加强烈。

“每次看到这一片杨梅园,就想起了党员干部前前后后帮忙的身影。”采访中,孙思烈指着杨梅园说,“我也希望有生之年加入共产党,学习党员干部的奉献精神,带动村民致富。”

孙思烈说,他希望通过100棵杨梅树,告诉村民杨梅适合夜力坪村的土质环境和气候,然后大家都来种植杨梅、开发杨梅酒杨梅饮料,让杨梅成为新的致富产业。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