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作文素材(赏识教育议论文范文)

马上就要考试啦~

高分作文范文+素材来了!

主题解读可用于作文开头

名人名言和案例都是议论文的常用素材

再从范文示例中学习文章布局

作文可不就稳了嘛

今天的主题是

赏识教育

一、主题解读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相反的批评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二、相关素材

(一)名言警句

1.赏识别人,你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赏识别人,你会感受到命运的公正无私;赏识别人,你会体味前进中的幸福快乐;赏识别人,你会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赏识别人,你定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2.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人云亦云的表白,是有着自己独特发现的美好心声。

3.孩子都想得到尊重、赏识、掌声和认可。

4.赏识使孩子成功,抱怨使孩子失败。禁止意味着引诱,压抑反而是强化。

5.一位真正从内心深处爱学生、关注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既赏识他们的优点,也能包容他们的缺点。

6.我们的学生就像一面镜子,你笑他笑,你哭他也哭;我们的生活因为学生而变得异常美丽;我们的教育由于关爱和赏识而充满温情,这是最珍贵的!

7.孩子的名字叫今天,教育的名字也叫今天。今天赏识孩子,孩子今天就成功!作为老师,最幸福的,是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快乐。

8.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9.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10.赏识,是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赏识,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赏识,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赏识别人。学会赏识,是一种爱。人与人之间,在相互赏识之中,世界才能充满爱!

(二)名人案例

1.【陶行知】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惊疑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更惊疑了。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2.【达尔文之父】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喜欢“说谎”的人,当他捡到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他就会煞有介事地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往往哄堂大笑。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一枚硬币,他神秘地对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的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18世纪的旧币,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姐姐非常恼火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教训达尔文,让他改掉说谎的坏习惯。谁知,父亲听了以后,若无其事地对女儿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象力用到事业上去呢!”结果,达尔文真的把他的想象力用到了事业中,完成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3.【屠格涅夫】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外面打猎,无意中在松林里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小说的作者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作者的姑母,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如果这位青年人能够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该作者惊喜若狂,原本不敢有想当作家的妄念,现在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4.【夏雨之母】电影明星夏雨,上小学四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不见起色,他母亲在接受“赏识教育”的观点后,改变了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一次,小夏雨数学考了30分,照常理又要挨一顿打骂,但这次母亲对小夏雨说:“才开学这么短时间,你就掌握了30分的知识。很不错。”孩子看着妈妈,惊呆了。第二次,考了50分,小夏雨仍觉得很惭愧,对不起妈妈,没想到妈妈对他这样说:“你一下子就提高了20分,潜力还在后头。”第三次夏雨考了60分,妈妈又对他说:“不要小看这60分,这可是从量变到质变,你终于及格了。”第四次小夏雨竟然考了100分。这次轮到妈妈惊呆了,她怎么也没想到孩子在自己的鼓励下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5.【本杰明·威斯特之母】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家里照顾他的妹妹莎莉,他无意中发现几瓶彩色墨水。母亲不在家,那些瓶子对他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小男孩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他把室内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家里变得脏乱不堪。当他母亲回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那张画像——准确地说是一堆乱七八糟的墨迹,她对墨水视而不见,却惊喜地说到:“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说:“是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三、范文剖析

赏识教育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学困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学困生常常屡教不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的素质得以提高。应如何赏识学困生呢?(通过名言,联系实际教育现象,与标题结合,提出问题)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何等重要。为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对学困生的转化作用,要做到:善于关心学困生;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对首段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也明确了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善于关心学困生,给学困生前进的勇气。(分论点1)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学困生“困”之所在,然后给予关心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具体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会让学困生拥有前进的动力与希望。“关心”不仅体现了老师无私的爱,而且更重要的是给了学困生前进的勇气。

善于赏识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分论点2)闪光点也就是优点,人人都有优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引用论证)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善于用赏识性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分论点3)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好学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实际操作举例,内容感情真挚)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的,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转化名言,强化中心论点)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多去关心学困生、多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结尾以比喻的方式,再次强调了“赏识”的重要性,回归主题)

图图评析:

这是一篇典型的教育类作文,全文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却处处围绕“赏识”进行论述,中心论点贯穿始终。本文采用总分总结构,清晰地呈现出行文逻辑,从开头提出问题、回答,到针对回答分论点论述,再到最后以比喻方式总结结尾,处处将自己以“教师”身份自处,真情流露出自己对赏识教育的赞同,还提出了具体的做法,感情真挚,渗透出一股合格教师的隐藏气息。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