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清明诗词原文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去扫墓、踏青、插柳 。
这首《清明》是杜牧流传很广的一首诗,写于池州杏花村。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突然细雨纷纷而至,凄迷绵密,路上的羁旅行人个个失魂落魄。
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好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泼火雨”。
诗的首两句写细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此处的行人,并非游人,也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而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而在清明这样家人团聚、一起游玩赏春、上坟扫墓的节气里,那些孤身赶路的人们,就更容易触景伤怀,再加上这雨丝风片、纷纷洒洒,怎不让人生出层层愁绪?
诗人杜牧此时任池州刺史,远离家乡,更兼仕途不顺,自然也是这黯然销魂的行人之一。为着散散心头的愁绪,他决定找个小酒店小酌几杯,然而酒店在哪里呢?
这便有了古诗词里十分经典的一个情境——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问一个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浇愁呢?牧童笑而不答,遥遥指着杏花山村。
牧童不着一语,却用行动做了更加鲜明有力的答复。一个“遥”字让人仿佛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空气中似也有了酒香阵阵......
至于诗人听得牧童的回答是怎样欣喜,又是怎样激动地赶往酒店,如何为着美酒而销却了愁意,便都任凭读者的想象了。
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