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金陵怀古翻译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是词人心灵世界的反映,如果词里缺乏丰富的思想内蕴,那么,它就徒有词的空壳,是不能够深深吸引人的。所以对于词的诵读,我们总是透过词中那些绚丽多彩的词语世界,继而进入其底层所展现的“心灵世界”。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就是一部展现词人心理的“心灵文献”。
本词上阕重在写景。
词人塑造的是什么景呢?是乐景还是哀景?开头“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意思是说作者登高远眺,看到一幅无边的秋色。“故国”这里指称金陵。“晚秋"二字透露了当时的季节,给人丝丝凉意。更何况“天气初肃”,寒冷的天气致使万物枯萎凋零,一片肃杀之感,又给画面增添萧瑟寒冷的感觉。这三句是总写。接下来分述。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专写山、水。写水,化用了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词人将江水比作一条悠长的白绸子,把江水的质感、状态写活了。而“翠峰如簇”则写出了山势之美,层峦叠嶂的山峰似乎攒聚在一起,青翠郁郁,生机盎然。这两句一写山一写水,一个青色一个白色,搭配自然。
接下来写江面之景(征帆去棹残阳里)和江边之景(背西风,酒旗斜矗)。在一道残阳的映照之下,江面上的征帆渐行渐远,岸边酒馆上斜插的酒旗在秋风中飘荡不已。描写至此,其境界就不是一幅普通的图画了,它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似乎还暗含着余意不尽的意味。
上阕以“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作最后总结。
征船慢慢消失在水天相接的视野中,船影云影越来越淡,白鹭开始在江边盘旋。看来天色逐渐变暗了。“星河鹭起”化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这图景绝不是用图画就能表现得了的,于是词人在一声“画图难足”的感叹声中结束了上阕。
这首词上阕所写之景无疑是美丽的,但总给人悲凉的感觉。也就是说,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图景,这图景同时又带有惨淡的特征,惨淡而又绚丽,是其写景的最大特色。
词中的“秋”“肃”用力甚深,在其笼罩之下,虽然澄江如练、翠峰林立,都挡不住一股悲凉之意从中流出。阳是“残”阳,旗是“斜”矗,就将雄健之景点化为凄凉之景。“彩舟”“星河”虽美,却是夕阳下的最后一抹辉煌,使原本俏丽的景致顿增伤感。整个大好河山,均被涂上一层悲凉色彩,形成一种凄切冷峻之美。
所以“画图难足"既不是慨叹观景人笔力有限,无法尽现江山之美妙;也不是慨叹这美景难留。他感叹的是他难以再在这样的大好河山中有所作为,一个“难”字用得极妙。有抱负的文人追求的就是“指画山河”,现在一个“难”字把自然和人事紧紧地绾合在一起,使人悲感顿生,深感人力之渺小。所以上阕以登高望远开始,而以人事为终,过渡无痕。
下阕重在抒情,着眼点重在怀古。
前四句“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回忆六朝古都金陵过去的岁月,又上演了多少出历史的悲剧呢?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短命的王朝,当年“繁华竞逐”,然而又一个个覆灭。六朝统治者竞相追逐奢侈豪华,荒淫误国,让人扼腕。
“门外楼头”用的是隋灭陈的典故,当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攻入朱雀门时,亡国之君陈后主却依然在结绮楼上与宠妃张丽华醉生梦死,结果身死国灭,被天下人引为笑柄。杜牧《台城曲》曾咏此事:“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巧妙地用“门外”“楼头”四个字精练地阐明了六朝的覆灭经过。
“悲恨相续”是说六朝之后的历朝历代,并没有认识到六朝相继覆亡的史实,并没有真正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导致“悲恨相续”,实在是既可悲又可恨。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二句是说千古以来人们总是停留在个人“荣辱”的私利层面,未能跳出个人利禄升降的小圈子,未能跳出历史长河的束缚,也就站不到应有的高度,因而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真正吸取教训。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两句将词意从古代牵回到现实,现在,六朝旧事已经随着流水逝去,映入眼帘的是深秋的寒烟与衰草,毫无生机。这“寒烟衰草凝绿”显然是词人对现实的精练概括,具有以景写情的效果,表达的是词人对北宋王朝现实的不满。那么,宋王朝当时又是如何的情形呢?
全词最后三句给出了答案:“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意思是说,六朝“悲恨相续”的悲剧一直到今天还在上演。所谓“后庭遗曲”,是指陈后主创作的艳曲《玉树后庭花》,为靡靡之音。唐人杜牧《泊秦淮》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宋朝当时的现状是当权者沉缅于酒色、醉生梦死,歌伎们至今还唱着这种亡国之音以供人享乐。
这最后三句为全词的词眼,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最能传达词人的艺术主旨。
陈后主《玉树后庭花》:“其辞日:‘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故后人把它看做亡国之音。作者从商女所唱的歌曲暗示统治者:现在的人,和当年的人一样,已经忘记了覆亡的历史悲剧,还在和当年一样一味追求奢靡的生活,宋王朝已经悬危机四伏,六朝旧事又有卷土重来之势,悲恨依然在延续着,此结句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也体现了词人深深的民族忧虑感。
作为一首怀古词,这首词有其鲜明的特色。
其一,词人借古喻今,含蓄抒怀。
全词既把人们的思绪引入历史,从而展开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又不忘提醒人们正视当前的社会现实,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政治家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
这首词立意高、视野宽,站得高,看得远,寄兴遇深,隐喻现实,“一扫五代旧习”,摆脱了纤细、绮靡的词风,在词史上有着极大的开创性。无怪乎此词被推为金陵怀古词的绝唱。周汝昌评说:“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道,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其二,选用意象暗含深意。
全词中两度用到水的意象,上阕的“千里澄江似练”,下阕的“六朝旧事随流水”,江水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的特征与时间飞逝、时代变迁有着类似的特性。“水”最适合用来隐喻时代变迁、朝代更替下的伤感落寞之情。本词还用到“楼”的意象,“叹门外楼头”,借楼兴叹,表达家国之忧。
其三,忧国患民,忧道患志。
词人把个体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扭结在一起,以超越现实的人生理想审视、要求、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于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世人皆醉吾独醒’式的带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操的诗篇,涌泉般地出现。”王安石这首词堪称是后者的翘首之作。
总之,词人通过“画图难足”之山河来展现“悲恨相续”之人生。词人面对壮丽的山河感到在政治上难以有所作为,深感个人力量的渺小,感受到个人在社会历史的压抑束缚之下的无奈与悲哀。从历史的角度看,词人似乎感受到“悲恨相续”是历史的宿命,因而用“画图难足”之山河来展现“悲恨相续”之历史,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无奈表现得更深沉宏阔。
词人感叹往昔旧事随流水,今朝草衰伴烟寒。这是当时当地一个优秀知识分子心灵世界的实反映,不但传达出词人的所思所想,也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现状。
宋朝是积弱积贫相当严重的朝代,当它内在的种种社会弊病逐渐暴露出来后,王安石作为敏感的政治家,心头蕴藏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所以他词里充盈着的忧患、伤感、苦闷甚至是“绝望”的心态恰好折射出这位词人的崇高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