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朋友深厚友情的诗句(描写友情的古诗词欣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疫情期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在捐赠给中国的物资箱上,贴了这句简短却极富诗意的句子,瞬间刷爆朋友圈,登上热搜,感动无数人。

这象征友谊的诗句,让我们在面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疫情时,感受到超越国界、温暖又强大的力量。

中国古诗词中,也有很多与友谊相关的篇章。古诗词之所以如此迷人,除了具有优美的表情达意方式之外,更宝贵的是蕴含了诗人词人的无限深情。同时,古诗词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带领我们感受人性中的美好与温情。

友谊,就是一众文人墨客创作时喜爱的题材之一,其表现人性中的真善美,总能引发我们共鸣。

把酒言欢,真情流露

知音难觅,知己难求。如若觅得,则可以放开胸怀交往,真心实意相处,开心恣意畅饮,无拘无束聊天。唯有在真正的朋友面前,我们才会真情流露,不用戴着面具,无须进行伪装。有啥说啥,说错了也无妨,正是这份坦诚,才显得真挚友情在复杂多变的人际社会中愈加珍贵。如《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上千首,但我始终钟情《问刘十九》。寥寥二十字,全是大白话,可谓是“妇孺都解”也,然则言浅情深。在风雪欲来的夜晚,白居易备好了新酿的酒,烧热了小火炉,把屋子弄得暖暖的,盛情邀请朋友前来共饮。一起唠唠嗑,喝喝酒,这本是很普通的生活场景,可不知道为什么,仍旧充满诗情画意。

依我看,朋友若是应邀前来,即便只是冲泡清茶,甚至只有一杯清水,都甘甜美味,感觉外面的风雪都不再寒冷,倒多了几分春意融融。读这首诗,一个可爱、重情义的白老头形象跃然纸上。现实生活中的友情不就是这样吗?多年的默契好友,盘腿而坐,侃侃而谈,兴起碰杯,实乃人间美事!

还有这首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朋友之间除了喝酒聊天之外,最常见的生活场景莫过于互相请吃饭啦。挚友之间吃饭需要山珍海味、琼浆玉露吗?不,来个简单又不失美味的农家菜足矣,绿色健康无添加,原汁原味人人夸。大家随意坐下来把酒言欢,闲谈农务,周围是菜园村落,远处是连绵青山,农家生活好不惬意舒适。

正是无须讲究排场的招待才更显朴实热情,只有在这种氛围下聊天才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忌。说说生活中的趣事,倾诉些许烦恼,再聊聊农作物的成长与收获。自然亲切的欢声笑语和极富生活气息的农村风情,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十分治愈。临别时依依不舍,相约重阳之时再来赏菊,可见两人不是什么塑料情谊,而是能够一直往来的坚固感情。

临别依依,情谊悠悠

古诗词中,友情的另一种表现题材是送别诗。古代交通通讯很不发达,与现代相比,简直可以用“闭塞”来形容。两人一旦分别,相见之日便不知何时。正因为归期未知重逢不易,送别诗当中所表现的依依惜别之情,更加打动人心。如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浪漫主义,无拘无束的形象,被后人誉为“诗仙”,大概也有几分跟个性有关。看似随性的他,写起送别诗来也是情怀满满,思路清奇。别人讲友情,多是从虚写的角度出发;“诗仙”写友情,那是化无形为有形——桃花潭水千尺深,都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古人创作多是用词含蓄,羞羞答答;李白用词那是大胆直率,自由洒脱,直接跟人家汪伦“表白”,感谢对方这份深情厚意。

大家印象中的送别诗可能难掩伤感,甚至情到深处更会落泪惜别,毕竟离别容易相见难,都在情理之中。但李白写离别坦率洒脱,王勃写离别也没有过多的悲伤之语,反而多了几分勉励和意气风发,读来让人得到慰藉。如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于同在宦海中沉浮的两人来说,为官之路离乡背井是常态。因此,王勃劝慰友人不用难过,纵然相隔千山万水,也难阻二人间的友情。既然情谊不变无所不在,那就无须像那多情儿女一般,流泪伤心。王勃告诉对方,我们倒不如互相加油打气,在官场上努力一番作为。本是无奈伤感的送别,在王勃笔下,显得志存高远,乐观豁达。

情谊的重点在于把友人放心上,而不仅仅挂在嘴上说说而已。无论是哭着送行,还是劝慰友人,都展现了友情的力量。它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也超越空间的阻碍,只要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就算两人相视无言,都能成就动人的友谊佳话。

为君担忧,因君而喜

真正的朋友,可不是什么酒桌上的兄弟,而是能做到打从心里为你着想。因你的悲伤而悲伤,也因为有你而倍觉欣喜;会忧心你的处境,也能理解你的心思,这才是友情的默契之处。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白居易除了刘十九这位好友,还有一位挚友元稹。他俩经常诗词唱和,互通书信,志同道合,世称“元白”。两人在彼此生命中都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会在睡梦中见到对方,梦不到的时候还会写诗哭诉,可见情谊之深非旁人能懂。

元稹听闻好友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很是震惊。自己本来也是被贬的境况,身体又不太好,好友如此,他内心无比悲苦,连寻常的景物都变得凄风苦雨,残灯无焰。正因为感同身受,元稹挥笔写下这首诗寄给好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而白居易在收到元稹的诗后,也非常感动。元稹对于白居易被贬一事十分忧心,认为他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许是联想到自己,更觉同病相怜。不因对方落难而嫌弃,而是真切为他担忧,患难见真情,于官场中实属难得。

辛弃疾的《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则表现了友情的另一面: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漆,谁是陈雷。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

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朋友的到来,让辛弃疾顿觉蓬荜生辉,山山水水愈发美丽。倒不是周遭的环境有了什么质的飞跃,而是朋友到家里做客,让辛弃疾高兴到忘乎所以,发出“溪山美哉”的感叹。于是备好“青刍白饭”,招待这位不顾舟车劳顿前来赴约的好友。同时,他也真诚建议好友,不要像他一样待在茅庐,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词读来虽有几分无奈悲愤、自怜自叹之意,但辛弃疾依然把正能量的想法传递给友人,就算自己境况一般,也还是从心里为友人着想。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遇到钟子期能听得懂其琴声的含义,二人遂成好友。子期逝世,伯牙摔琴谢知音,从此不再演奏。高山流水的佳话在古诗词中以不同形式绵延至今,将真挚友情所带来的感动滋润我们的心灵。愿我们都能觅得挚友,人生路上结伴同行。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