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两难选择的句子(两头为难的说说心情大全)
【一】
前段时间,精读君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世上,存在一辈子都过得一帆风顺,没有曲折、坎坷人生的人吗?”而被顶得最高的一条回答是:“这种人只存在于别人的眼里。”
这个回答简洁而精辟,精读君也深以为然。其实,无论在个人、家庭、工作,或是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中,总有着各种问题,这才是常态。
或许你正在处于一场初时美好,现在却难以忍受的婚姻中;
或许你感到压抑,工作压力过大、缺乏满足感,一门心思想要走一条捷径;
又或许你像许多人一样,为犯罪和社会的沉沦而忧心忡忡……
而通常,面对问题时,普通人往往只有两种选择思维,要么继续斗争,要么达成脆弱的妥协。而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正因如此,我们才会陷入众多的两难境地。
那么,是否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超越这两种选择思维呢?
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一书中指出,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思考。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而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他称之为——“第3选择”。
【二】
在介绍这本书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史蒂芬•柯维。他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史蒂芬•柯维的思想成就与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并肩比齐。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
而柯维认为,“第3选择”是他毕生最重要的发现和总结。他指出这本书可以帮你:
处理婚姻问题;解决工作难题;面对孩子的问题;走出财务困境;帮客户解决问题;处理可能会打官司的问题……
总之,这本书是用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比如,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就是第3选择思维方式的实践者,他用协同改变了世界。
面对战争,甘地既没有逃避也没有对抗,而是创造出了第3选择——非暴力不合作。他超越了“两种选择”的思维,用协同改变了3亿人的命运,如今的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2亿。
但是目前,拥有超越两种思维,获得协同心态的人很少。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
【三】
柯维指出,要想获得“第3选择”思维,必须分四步转换思维模式。
我们先来看一下,普通的两种选择思维,与第3选择思维的四步思维模式的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随着每一阶段的深入,两种选择思维逐渐离创造性解决方案越来越远。而第3选择思维模式中,每一种思维模式都是下一阶段思维模式的基础,所以思维模式序列是非常重要的。
①我看到自己。即,将自己视为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听起来很容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因此,我们在置身于冲突环境中时,应该先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的故事是什么?我需要改变剧本吗?
我可能会在哪里出现盲点?
我的文化程度如何影响我的思维?
我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我的假设都成立吗?
我的假设在哪些方面不完善?
我为自己真正想要的结果,付出努力了吗?
②我看到你。即我将你视为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你那一方”的代表。
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对对方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奸商”,“他没什么文化”……
这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包含着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3选择。我们应该将他人视为和自己一样,有着优点与缺点、个性与矛盾的实实在在的人。
③我找到你。这一步,关乎找出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
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④我和你协同。即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柯维在书中指出,我们是通过一种称为“协同”的原则达成第3选择。协同与妥协是两码事,妥协是1+1=1.5,双方都有损失,而协同达成的结果则是,1+1>2。
在这一步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的工具,鼓励大家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须要相信能够找到第3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四】
在上文中,我们认识到了如何形成“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应用呢?
职场中的第3选择:一个女上司如何处理员工要求加薪。
当员工要求加薪时,领导没有拒绝或者同意,而是说“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员工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对客户的分析。领导帮助员工对客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委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
员工感受到了领导对自己的尊重,并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能力,获得了客户。
这一切源于领导的第3选择思维,她把员工当作独立的个人,而不是对手。她愿意倾听,员工才愿意协同,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史蒂芬•柯维在书中,具体分析说明了在七种场景下的第3选择的应用。其中包括:职场、家庭、校园、法律、社会、全世界以及人生。柯维认为,第3选择思维者的成功是由内而外的,如果你真的足够主动积极,愿意相信学习可以改变自己,并且愿意把自己所学应用到生活中,那么这本书将成为你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五】
精读君在看这本书时,不禁想到很久以前看过的电影《杨善洲》中的一个片段:
电影中保山地区下辖的两个县,一个县是水源地,另一个县是该水源地的下游,两位县长为了两地的人畜饮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群众也情绪激动、剑拔弩张。
杨善洲赶到现场后,并未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后的紧张和焦虑,而是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去彼此的县做县长,看看问题如何解决。最终开闸放水,问题迎刃而解。
这个事例中的“县长互换位置”,便是杨善洲在两难情况时,找到的第3选择。
其实,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很多看似两难的情况,都是有第3选择的。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在两难时,要发挥创意,切忌情绪激动,也不要有过多的评判和争执,应该相信我们最终能找到第3选择。
下回,你遇到两难情境时,不妨试试第3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