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满故事的自行车

每当周末或闲暇之余,邀三五朋友,沿城市乡村骑行,观赏原野风光,赏四季花香,聆听白鸟鸣叫,愉悦了心境,锻炼了体魄,让你身心健康。骑自行车旅游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自行车更载满了我人生的故事。

自1818年德国的德赖斯发明木制、带车把、双脚蹬地行驶的双轮自行车以来,经过不断革新改进,自行车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七十年代,本家的西云哥家庭条件好,他率先买了一辆上海产的凤凰牌加重自行车,瓦蓝铮亮造型优美,引得半个庄子的青少年羡慕。庄上的青年谈对象相亲,都要想尽办法去借车。骑上自行车,后座上带着靓丽的大姑娘,沿着乡间小路慢行,心里像喝足了蜜。欢声笑语过后,再在城里看上一场电影,婚姻就有个八九不离十。一辆凤凰自行车托来半个庄的新媳妇。

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干起了民办教师。 81年用我攒了半年的钱,买了一辆半旧的泰山牌自行车。当时家庭收入低,兄弟们相继都要成婚,花钱的事多。兄弟们一商量,祖辈都是木匠出身,尤其马河口村的砖斗(生产砖的模具)全国都有名声,加工砖斗一定会挣钱。大哥和四弟在家干起了木工专心打砖斗,我和三弟每到周六,两人用自行车托上四五十个砖斗,早晨两三点就出发,沿滕州、邹城到曲阜,沿泗河两岸寻找烧砖的窑厂出售。星期天卖完我们在沿一零四国道,骑车往家赶。一个春天,我们兄弟四个有加工的有销售的,两辆自行车挣了六千多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第二年,我们用这笔钱盖起了六间砖瓦房。

84年末,我调到东沙河乡政府上班,那时乡里还没有轿车,领导干部下基层一律骑自行车。党委书记董兴河和乡长孙金贵看我搞报道很辛苦,专门特批给我配一辆原领导干部退下来的大国防牌自行车,一般干部享受不了这个待遇,我心里特别感激。我天天陪着领导下基层,白天采访,晚上加班写报道写通讯。那时年轻肯吃苦,领导又支持和鼓励,一辆自行车一支笔给我开阔了新的天地。一大批新闻稿件在国家、省市报刊电台杂志发表,我也连年被评为《大众日报》、《山东经济报》等多家省市级优秀通信员和先进工作者。

现在当人们抱怨城市车辆拥挤,小区无车位,空气污染严重时,自行车又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自行车琳琅满目,各种自行车俱乐部、车友会相继产生。人们纷纷打起背包,骑上单车,或三五成群,或几十人一起,一辆辆自行车成群结队在原野上行驰,像一行行飞行在天空的大雁,又像一匹匹在草原奔腾的骏马。忘却了工作的压力,生活中的烦恼,锻炼了身体愉悦心情。

一辆轻便的自行车我一直保存着,一到空闲我就会将车搽拭干净,蹬上自行车回老家寻早儿时的梦境和割舍不断的亲情,到名胜古遗迹探寻先人的足迹和历史文化。高兴时我骑上自行车放飞心情,烦闷时我把自行车挚友倾诉情感。与自行车为伴,我先后写出了数万字的《荆河的历史和文化》,以及《莲青山探秘》、《刻在岩石上的记忆》、《梦幻的目夷沟》、《迷人的荆河湾》等一大批散文和历史研究文章。

自行车有我割舍不断的情怀,载满了我人生的故事。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