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最有名的一句诗,唐朝无一个人能对上,宋朝才有下半句
诗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反映先秦周代社会生活的《诗经》起,直至晚清,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经历了约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果选出一个代表性的朝代,那无疑是唐朝。
唐朝的贞观之治带动了文学的繁荣。在此期间涌现了很多出色的诗人,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以及我们要说的李贺。作为中唐最有才华的文人之一,中唐浪漫主义的代表,李贺被人称为“鬼才”、“诗鬼”。虽然在诗歌创作上的高度与李白齐名,但只有李贺把苦闷抑郁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文学。
李贺七岁成名,写就一首在文学史足以流传的杰作《高轩过》,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天才。等到年纪再大些,他没有落入“伤仲永”的怪圈,相反,诗歌写得越来越好。
公元810年,待到京城秋试之时,却有人举报,李贺先父名为晋肃,“晋”“进”同音,李贺当避父讳,终生不得参加进士考试。荒唐的主考大人,竟然认可了这一说法,直接吊销了李贺的准考证。
此事一经传出,京城一片哗然。虽然很多人对李贺抱有同情,但李贺的命运就此尘埃落定。他极度愤懑,却又无可奈何。第二年,在韩愈的举荐下,李贺再次来到长安,谋得一个“奉礼朗”的九品芝麻官。高傲自尊的李贺心中充满了屈辱感。在担任这个小官的这三年中,他饱受煎熬,满腹才华无法施展,实在不能再容忍下去了,不等批文下来,就辞职而去。
再次离开长安的李贺,神形消瘦,“憔悴如刍狗”。流年似水,功名难就。李贺带了书童,脚步沉重地沿古道回到老家昌谷。从此不问功名,专心作诗。
在李贺的作品中,有一首相当知名的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传说三国时魏主曹睿想求长生不老之方,听说汉武帝建柏梁台,上立铜人,手捧承露盘,接三更北斗所降之水,名叫天浆,用美玉为屑,调和服用,可以返老还童。曹睿就派人到长安去拆铜人,移往洛阳,拆时只见铜人潸然泪下。李贺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上面这首诗,其中“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
当时,有不少才子将“天若有情天亦老”当作上联,想要对上一个同样精妙的下联,但唐朝没有一人能对的上,随着宋词的发展,又将文学推上了高峰。
像是《忆秦娥》当中就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河满子》也是引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不过这些看起来似乎仍有些不尽如人意,直到宋初石延年的下联出现,才算弥补了这个小小的遗憾。
石延年(曼卿,994—1041)在一次中秋赏月时触景生情,对出下联“月如无憾月常圆”。上联是“平仄仄平平仄仄”,下联是“仄平平仄仄平平”,这是一副诗情画意与艺术技巧均出色的严对,真可谓珠联璧合。
李贺一生只走过了短短二十七个春秋,若不是这样,应该会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