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翻译赏析)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犬吠水声中。
两种声音:水声和狗叫声。两种声音写在一起,李白用了“中”,我觉得很厉害。水声是近的,狗叫声是远的。“中”,说的是近处的水声比较大,狗叫声呢,三两声,隐隐约约能听到。
桃花带雨浓。
“雨”不一定是露珠,也可能真是雨后或正下小雨的天气,因为后面还写到“午”,说的是李白到这里的时间是午后。“浓”,形容桃花,不是形容“雨”的。以前我说过,要欣赏桃花的美,要么在水边,要么在雨后。这时候的桃花最美。
“浓”,浓艳,桃花花瓣上带着雨滴、雨珠,是浓艳欲滴的,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干巴巴的天气和生长环境里的桃花,不美,不要去赏。
树深时见鹿。
写环境幽静的。用现在话说,生态好。现在我们大概率不会再见到鹿(麋鹿?)或者其他什么野生动物。现在要找到原始的,生态好的地方,不多。林深,是植被茂盛。那些鹿就在树林深处里出现;时,偶尔。时不时的能看到三两只小鹿跳过。这句非常美好。看到一群鹿或者鹿一直在,可能就没这么美好。“时”,这个字里包含了惊奇和喜悦。
溪午不闻钟。
前面“雨”写天气,这边“午”写时间。至少李白走到小溪边这个时间点,是在正午。“溪午”这个组合,要怎么说,李白创造的词,后世诗文再见到它,我们都得追到李白这里。意思虽然能明白,但还是得把它补充完整,就是:午后的小溪边。
钟声来自哪里?我个人认为来自道士那边比较好。李白要去寻访这位道士,但是中午了,却听不到钟声,那就是说道士很可能没在家,就是题目里的“不遇”。这时候李白的心里可能已经咯噔了几下:不会真没在家吧?这样的心理活动。寺庙、道观敲钟击鼓,这是他们的作息时间,该吃饭了,该做功课了,该睡觉该熄灯了,诸如此类?另一种解释,说李白走到这边,山里面了,山林茂密,远离俗世,所以听不到外面的钟声(正午鸣钟报时)。这个解释我认为不如前一种。
前面四句,应是写进山路上,还没到道士住的地方。后四句,才写到了住处。住处周边有什么风景、主人没在家,有点遗憾。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这两句写住处周边所见风景。前一句是近景。有竹林,有云雾缭绕。霭是雾气的意思。雾气从哪里来?山里的竹林是经常有云雾缭绕的,反正这个不好解释,亲眼看到一次,你就能信,那像仙境,也可能感觉阴郁,很不妙,这就是“青”。“青”这个字既是实写,也表程度。竹子青绿色,这是一个暗色调,再加上云雾弥漫,你想啊,这个环境你会喜欢还是会害怕?
至于“分”,很可能指竹子的高度。竹林里是云雾,它高呀,高处云雾淡了,能看到天空,所以是“分”,很高的竹林把云雾和天空分开了。我现在是这么理解的,不一定对。
李白这里,要么是雨后,要么就是和边上的瀑布有关。飞泉就是瀑布。“挂”,李白看到瀑布就用“挂”: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这里“飞泉挂碧峰”的意思。可以把这两句写到的景色,看成是主人没在家,李白站人家门口一边惆怅,一边所看到的景色。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无人,其实可能就李白一个人。不用去管它。总之就是李白来拜访朋友,朋友没在家,不知道他云游去了哪里。愁倚两三松,这是写诗作文惯用的小技巧,读者想象一下很美(我现在觉得它美,但不会再这么写),现实情况大概是有失落惆怅感,但不会去倚着松树发愁。
两三松是间接写了道士周边的环境。出家人,隐居者,他们住的边上,就是得要有青松白云的,还有菊花、山泉之类,一要清幽,二代表情操。这个不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