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词赏析(李商隐经典诗歌鉴赏)
春游
桥峻斑骓疾(1),川长白鸟高(2)。烟轻惟润柳(3),风滥欲吹桃(4)。徙倚三层阁(5),摩挲七宝刀。庾郎年最少(6),青草妒春袍(7)。
>注释
(1)峻:言高。斑骓:指杂色马。
(2)川:一马平川。
(3)润柳:谓浸润着柳。
(4)滥:这里指春风充溢。
(5)徙倚:犹徘徊,留恋不去。
(6)庾郎: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诗人自比。
(7)春袍:古诗:“青袍似春草。”
题解
本诗写于唐文宗太和四年(830)春,正值作者春风得意的十七八年华。全诗着笔于春游之事,借春游的美景与主人公行为情态,寄寓作者青春年少的书生意气,表达作者志存高远的情怀,格调高昂,用语生动,全然一幅春天般的青春画卷,满卷透露出逼人的英气。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上没有奇特可言,不过是春游即怀,四句写景,四句写人,却能跳出俗套,自成一格,以春天的蓬勃朝气与年少的豪迈得意两相对照,抒写青年人的意气风发、志存高远,代表了李商隐“不识愁滋味”的青春诗作。
首联“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状写两幅画面——骏马飞驰、白鸟高飞,突出“峻”“疾”“长”“高”四字,着眼于高桥长川,着力于马蹄轻、鸟高翔,其用意自然在于“活力”二字,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读者受到感染,读后胸中长舒青春意气,可见作者笔力。细作揣摩,又可见作者别具之匠心。高桥长川,是活动之舞台,其用意是渲染骏马疾驰的轻快与俊逸,烘托白鸟飞翔的高远,此第一层手法;百鸟高飞极言天地之开阔,骏马纵横极写人物之年少得意,二者互为依托映衬,更见春游之意兴情态,此第二层也;在如此开阔的天地中自由驰骋,不正是人生理想的具象再现吗?于此,眼中景、心中情巧妙融会,意味隽永,却又全乎一体,浑然天成。
颔联扣住“春”字来写,选择了烟、风、柳、桃四种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手法与首联也颇多相似,也是第二句诗引申而来的长镜头,侧重写春景。“烟轻惟润柳”,写烟轻柳新,正是春意刚刚萌发的初春小景,自然水汽轻淡、柳色淡黄,且“润”字有拟人化之倾向;“风滥欲吹桃”句在第一句基础上又更进一步,不但写出了桃花含苞欲放的姿态,而且将风拟人化,写出一种急不可待的青春心态,不正是作者心中的桃花吗?作者抓住了初春景物的典型特征,数字勾勒,境界全出,正如当年韩愈写初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样,笔力同样精准传神。烟柳、桃花在古诗中是最常见不过的事物,作者却能借助烟、风之人化的情态性格,将景物写活,让读者感觉到天地之间无一处不是春意萌发,无一处不是活力四射,仿佛告诉我们,正是青春大好时光,正是人生施展才华的黄金季节,其内心的动荡不安不言而喻。
颈联由景物的描摹转到对人物动作情态的聚焦。联系首联、颔联,我们发现颈联完全是承接而来,不得不写。既然写到飞马驰奔,一路都是大好春色眼底掠过,那么主人公到底要去往何处,又有何心事呢?作者登高望远,大好春色尽收眼底,胸中志气自然挥斥方遒,难以寄发,只好摩挲着七宝刀,念天地之悠悠,心绪难平,壮怀激烈,让人联想到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醉里挑灯看剑”等句,不过一个是踌躇满志,一个是壮志难酬。诗歌中常有一些人物的动作细节,仿佛很不经意,却意在深远,值得把玩品味。此联含蓄地写出作者的心事,为下联铺垫蓄势。
尾联“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几乎是直抒胸臆,以才华横溢的庾信自比,又年轻又才堪当世,就连他的春袍都要被青草妒忌,更何况是活力四射的青春才俊呢?这时候的李商隐还没有经历他人生的挫折,一路顺风顺水,自然怀抱青春理想跃跃欲试。而正是这种心无城府的心理描写,成就了一个明快的青年形象:心无挂碍,意气风发,胸怀天下。读至此,联系义山后来的遭遇挫败,联系历代志存高远最终怀才不遇的才子,不能不让人生出一些感慨。
整首诗色调明丽,节奏欢快,格调清新,状写了一个翩翩少年策马在初春的桃红柳绿之中,疾驰在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借春天意象,以春天比喻青春,用景物写出活力,抒发书生意气,气脉通畅,不事雕琢,自然洒脱通透,感染力强,是李商隐早期诗歌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