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的故事(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典故)
酒圣杜康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夏后氏相的儿子(另说黄帝时期人、东周人、汉代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天不生杜康,酒从何处来
酒不及乱
孔子性喜酒。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晋代葛洪在《酒诫》中更称:“嗜酒无量,仲尼之能。”传说孔子曾前往拜会老子,并在老子经常喝酒的一家酒馆与弟子们欢饮达旦,次日醒来,所幸虽有醉意,但没有乱性失常,于是慨然叹曰:“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
从来不知醉滋味,只是偶尔打瞌睡
壶酒兴国 公元前 492 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三年后,勾践回到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只为报仇雪耻,兴国灭敌。他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生男孩者,奖二壶酒,一犬;生女子,奖二壶酒,一豚。 “壶酒兴国”的典故就来源于此。经过十年休养生息,韬光养晦,越国在酒的滋润下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精马壮,勾践发兵伐吴,“箪醪劳师”,一举灭了吴国,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
放开三胎,酒更好卖
高阳酒徒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刘邦因醉酒斩白蛇,起兵反秦。刘邦看不起儒生,如果有儒生前来投奔求职,他往往摘帽溺之。高阳人郦食其,少有壮志,喜好读书,然家境贫寒,又贪杯嗜酒,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到了耳顺之年,前往投奔刘邦。刘邦正在洗脚,以为又来了个儒生,心中不悦。郦食其高喊:“我不是儒生,乃高阳一酒徒也!”听说是酒友来访,刘邦连脚都顾不得擦,马上请郦食其进帐议事。后来,郦食其为刘邦游说四方,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高阳酒徒”一词不胫而走,凡好饮贪杯狂放不羁之人,都以此自喻。
对不起,我读书少,但,嘿嘿,喝酒多。
汉武封坛
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六年),汉武帝遣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酱香酒的雏形——枸酱酒,口感醇正,回味悠长,非常喜欢。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意绕道仁怀,取枸酱酒献于武帝,武帝饮后,盛赞“甘美之”,并赐玉印封坛。
祖宗,现在他们叫酱香型白酒
载酒问字
汉朝的扬雄,年轻时即以写辞赋闻名于世,为汉赋四大家之一。扬雄学富五车,才思敏捷,但生性木纳,不善交际,又素来口吃,所以门庭冷落。他有一个本事,特别能认生字,僻字、怪字,不管从哪里找来的,从来难不倒他。远近人士,凡有不懂之奇字,不明之古事,都前来请教。人们知道他嗜酒好饮,所以就带着好酒佳肴,边饮边讲,于是有了“载酒问字”之美谈。
你要不喝酒,字都认不全
文君当垆
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赢得才女卓文君的芳心。夫妇患难相随,变卖所有手头财物,在临邛买下一个酒店。文君淡装素裹当垆卖酒,相如赤背短衫洗涤酒器。“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贫贱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卓文君也成为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卖酒人。
一曲凤求凰,小酌汉御坊
不拜将军
三国时期的钟会,常与哥哥钟毓联手偷饮其父钟繇存酒。钟繇见坛子里的酒不喝自消,与日俱减,起了疑心。某日,他假装酣睡,看见两个儿子打开酒坛,故伎重演。不过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钟会饮而不拜。他问两个儿子为何拜为何不拜?钟毓说,喝酒是有礼数的事,所以我要拜。钟会说,偷酒喝是非礼之事,所以我不拜。
后来钟会官至镇西将军,成了司马昭的心腹,因为有小时候那段故事,遂有雅号“不拜将军”。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牛x就是钟司徒,非礼不拜汗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