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人的故事(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诗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古人用它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怀,体现着文化的美。
古代诗人似乎给后人留下了神秘的印象,人们总是以为他们十分严肃,浑身上下透着文人的气质,要么就终日惆怅,坐在邻窗的木椅上,望着天望着云作诗,那些主题是诗人画作的也一样,里面的人似乎都远远地望着某处,满脸的怅惘。但实则不然,诗人也有活泼的一面,也会做出些滑稽的举动,写些俏皮的诗。
诗人间也存在着"塑料兄弟情",笔者在下面总结了一些有趣的古代诗人小故事。
一、我为你挥毫作诗十余首,却听你豪言放歌赞他人
这是李白和杜甫的故事。熟悉二位的人都知道,李白,人称诗仙;杜甫,人称诗圣。两位诗人可谓人中龙凤,所作诗词千古流芳。他们的故事得从一次见面说起。
杜甫32岁时考进士不第,他游历四方,在洛阳遇到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见面了,杜甫对李白十分敬佩,视李白为自己的偶像,二人见面后,更是一拍即合,一起去游览名山大川,这次相遇让杜甫久久难以忘怀,他真心视李白为知己,在一生中写了很多首诗赠与李白,比如《饮中八仙歌》《赠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杜甫的诗从秋天冬天一直写到春天,他是真的敬佩李白的才华,甚至在梦中都看到了李白的影子,不过李白似乎并不怎么领情,所作的诗全是夸奖其他人的,仿佛他和杜甫之间只是一段"塑料友情"。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的。李白视杜甫为挚友,也曾写诗向杜甫表示思念。李白也写过"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也写过"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实际上,如果深究这段"塑料友谊",可以发现李白不给杜甫写诗是有原因的。
在安史之乱后,李白从一个得到皇上赏识的"大红人"变成了被流放至偏远之地的阶下囚。身份的快速转换让李白万分郁闷,此时的李白因被流放而无暇顾及其他琐事,同样的,李白也不希望自己的故人杜甫牵扯进来,安史之乱后,杜甫给李白写诗是因为崇拜,因为重视他们间的情谊,而李白不再回应则是因为害怕连累杜甫,也是因为重视他们的友谊。
二、天各一方,断不了书信几行
这是文与可与其从弟苏轼的故事。大部分人认识文与可是在高中语文课本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不过也是学过就忘了,并没有把他当做什么特别的人物来看待。
但我们所熟识的诗人苏轼对文与可评价颇高,苏轼曾说:"亡友文与可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好画竹,宋人郭若虚所著《图画见闻志》中,说文同所画墨竹"富萧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
文与可是个有趣的人,他不仅爱好画竹,还在竹林中不断探索,最后自创了一道独特的吃笋方法——在竹林里找到新鲜的笋,把落叶扫至笋边,直接点火煨熟,现场煨现吃,这样做出的笋甘鲜美妙。
他和苏轼是表亲的关系,不过也是聚少离多,不过二人间书信不断,俏皮诗也写过不少。苏轼曾给文与可写信,说"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这句话的意思大致是"想来你这清贫又馋嘴的太守,已经把渭川千亩竹林中的笋都吃遍了吧!",文与可当时正在洋州做官,看到信的时候刚好和妻子在竹林中吃笋,当场笑到喷饭。
文与可在洋州做官时,被当地的士大夫追着要求画竹子,文与可因此写信向苏轼抱怨,还说:"我最近告诉他们,我墨竹一派在彭城,你们想要画的话就去那里要吧!这样做袜子的材料(指士大夫寄过去让文与可作画的绢布)就要汇集到你那里了。" 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 ¥39.9 购买
信的末尾还写"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我要是得到了一匹鹅溪绢,我愿意画出一万尺高的竹子来给你"。然而这个小小的玩笑马上被苏轼戳破:"画那么高的竹子,要用绢二百五十匹,我知道你就是懒得动笔,只想要绢罢了。"
不过后来文与可给苏轼画了筼筜古堰竹,说:"这竹子虽然只有数尺,却有万尺的气势。"
后来听说苏东坡到杭州做官,文与可也特地写信:"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告诉苏东坡"祸从笔端出"。
后来文与可去世,苏轼痛失知音,又看到文与可赠与他的筼筜古堰竹,更添悲痛。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两个故事,实际上,古代的诗人也会有互相开玩笑,作诗取乐的可爱一面,即使道路坎坷,有趣的灵魂总会相遇和相互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