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作文六年级(描写饺子美味诱人的段落)

年,总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度过。年,是过去一年的码头,是希望的扬帆起点。除夕夜的团圆饭,祥和温馨;初一新年的饺子,喜气幸福。

除夕那天,奶奶和母亲就着手准备新年的第一顿饭。厨房的灶膛前,被母亲抱来得秫秸塞得满满当当,玉米秸每根都有两米多长。奶奶说:皇年大节,这柴禾的讲究可多了。柴就是财,柴禾多就预示着来年财多;柴长就是常年有财。烧锅的时候,要一根一根地往里续,这叫财源不断;不要折,折就是断财,不吉利。火烧得越旺越好,这是旺财啊!是的,新年第一顿饭烧火的差事,可非等闲之辈能胜任的啊!凌晨时分,奶奶坐镇掌管锅勺;母亲则端坐灶前,气定神闲地往灶里添柴续火;火,把整个厨房里映的红红彤彤。没有人言语,说笑。庄重,严肃。等奶奶把状如元宝的饺子,一个一个地放飞到沸水中煮熟后,厨房里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饺子煮熟了,第一碗水饺,敬天地,爷爷将一碗水饺恭恭敬敬地放在天井院里,虔诚地跪下,一边磕头一边心中暗暗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然后,奶奶再盛出一碗,放在提篮里,用笼布盖好,吩咐我说:“去,给老爷爷老奶奶送去。路上小心点,别烫了。”老爷爷老奶奶是我们族中辈份最高,年纪最大的,爷爷的叔叔。这是我们家独特的年俗,每年的新年饺子,都要先给族中长辈送上一碗。“让老人家尝一尝。”这是我奶奶的口头禅。以前是父亲送,自从我十岁后,奶奶就让我送,说:“谁也不在乎一口吃的,这是一个情理。人,要是没老没少,还过个啥意思?让孩子送就是让他从小就知道这个理。”

郑重地接过奶奶手中的提篮。那时候的夜没有现在的亮,路也不好走。几十米长的土路,高低不平,弯弯绕绕,磕磕绊绊。但心中揣着的是一份神圣,敬畏。小心翼翼,借着暗淡的灯光,终于跨进了老爷爷家的门槛。轻轻一摸笼布,饺子还热腾腾地。老爷爷,老奶奶慈祥和蔼,笑呵呵地夸我懂事,懂礼貌。有时,还会额外得到块糖或几个鞭炮的赏赐。

去年因为疫情,儿女一个南一个北的没有回家过年。妻子就让我把撂了十几年的活儿又捡了起来。捧着一碗水饺,走在宽阔平坦的村街上。路灯如白昼一般的明亮,从两旁各家门口的大红灯笼映出的红光,就像给村街铺上了红地毯。九十多岁的大奶奶身体硬朗,拉着我的手,说:“还是有文化好,知书达礼,孩子们也都有出息,年年都忘不了我。”

无论是在那贫穷的日子里,还是今天的幸福生活中,一碗水饺对于谁来说都无足轻重,但她传递的是一份尊重,一份敬仰,不仅仅如此,还有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包含在里面。

年俗,不是迷信。是一种文化和文明,传承积极向上,向好,向善的心情和追求。年味,你细细地品,真的很有味道,很幸福。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