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颂原文赏析(延安颂所表达的情感)

《延安颂》——从心底流出的歌声

■莫  耶

抗战前,我在上海《女子月刊》做编辑工作。身处国民党统治区,目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现象,我不禁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我和左明(著名戏剧家、左翼戏剧运动先锋战士)商量成立了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进行抗战宣传。当时听说八路军千里跋涉挺进华北抗击日寇,而国民党军队却从抗日前线节节败退,我更加敬仰八路军,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了。淞沪会战爆发后,我们决定到西北大后方进行救亡宣传。我心中默默地想,到大西北去,离延安就近了。

当我们演剧队到西安演出时,正是1937年9月间。不久,就听说延安党中央宣传部派抗战剧社的同志,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接我们赴延安。听了这个大好消息,我们是多么高兴啊!但这时使我们厌烦与恼怒的,是西安国民党反动当局派一些文化特务,来我们演剧队的驻地——西安抗敌后援会“转悠”,造谣诬蔑延安,又以金钱地位引诱,要我们留在西安国民党的剧团工作,还威胁我们不准去延安。他们这些鬼把戏,都一一被我们识破了。

于是在一天深夜,我们悄悄背着简单行李,奔向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我们正兴高采烈地走着,没想到走在队伍后面的队长左明,却被特务抓走了。我们到了办事处,办事处的同志对我们很热情,并派人向国民党西安当局交涉,并要求释放左明。1937年10月,我们终于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西安办事处的协助下,奔赴地处陕北高原的延安。

一到延安,我们除为党中央和延安军民演出外,还集体进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后来,我又到鲁艺学习。延安的生活,是我们这一代投奔延安青年一生的转折点。我心里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唱出自己心灵的歌,唱出自己写的热爱延安、歌颂延安的歌。我虽在早年即拿起幼稚的笔,抒发自己反帝反封建的激情,用诗歌和其他文艺形式在厦门和上海的一些报刊上发表过习作,但那都是些忧郁的呻吟、苦闷的呐喊、愤怒的嚎叫。我那时没写过歌颂的东西,也不知从何写起。

一天下午,延安城里开大会。散会后,我们几个同学爬上半山坡,站在土坪上,眼望着延安城里出来的一队队抗大同志和战友。歌声和口号声响成一片,而延安城里也是满城歌声回荡。这动人的场面,使我心潮汹涌,热血沸腾。这时,音乐系的朝鲜同学郑律成正站在我旁边,他看出我的激动心情,就对我说:“给我写个歌词吧!”

他要我给他写歌词,过去已经说过几次。也许是因为我在抗大学习时,写过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歌词,由音乐家向隅给谱了曲,在抗大演唱。后来,我到鲁艺又给郑律成同志写了个《肉弹勇士》的歌词,由他谱了曲,也在抗大演唱。他这时又叫我给写歌词,正引发了我孕育已久的激情。

此刻,那庄严雄伟的延安古城,正巍然屹立于延河边。夕阳照耀着宝塔山上的宝塔,清清的延河水潺潺流淌着,在夕照中闪闪发光的群山连绵起伏,像围屏似地护卫着延安,显出一抹抹的青黛颜色。眼前这一切清丽感人的景色,在我心里形成了一幅诗意浓郁的风景画。这是革命圣地呵!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沐浴在革命光辉之中。这种雄浑又清新的美景,触动着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延安的无限爱慕之情。创作的欲望在我心中跃动,诗情画意在我脑海中奔腾。我生怕这一闪的灵感飞逝,急忙抽出笔,把满腔的革命激情、对美的感受倾诉在小本子上,一口气写出了歌词:“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我写好了歌词,题目叫《歌颂延安》,交给了郑律成同志,他高兴地拿走了。那些天,我期待着律成同志早点把这首延安的颂歌谱成唱出。我有时看见他在他的窑洞门前低吟浅唱,有时看见他爬上窑洞顶的山头上放声高歌。我理解这是他在寻找最合适的曲调、最动听的旋律,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激情。

几天后,在延安礼堂举行的一次晚会上,第一个节目就是《歌颂延安》,由郑律成同志和女高音歌唱家唐荣枚同志男女声合唱。我悄悄地坐在礼堂的边上,怀着紧张和激动的心情,想看看大家对我写的《歌颂延安》有什么反应。只见毛主席和中央首长们静静地听着,歌唱完后,毛主席带头鼓起了掌。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呵!我终于表达了我歌颂延安的热切心情。

第二天,听说党中央宣传部来人要《歌颂延安》这首歌。不久,鲁艺的秘书长拿来一份铅印的歌页给我看。我一看,原来就是我的那首歌,题目由《歌颂延安》改为《延安颂》。我当时高兴地叫起来:“《延安颂》,这题目改得好!”

从此,《延安颂》的歌声传遍了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当时延安开大会时,《延安颂》的歌声此起彼落,这队唱了那队唱。听说周恩来同志在中央机关,还指挥大家唱过《延安颂》。

战争年代里,《延安颂》的歌声总使我深深地眷恋亲爱的延安。几十年后,当我从电影上、舞台上以及电视和广播中,听到《延安颂》的歌声时,我好像又回到了亲爱的延安,回到了我的母校鲁艺,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易之根据莫耶回忆文章整理,有删减。原文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史料选编·抗日战争时期》)

作者简介:莫耶,原名陈媛、陈淑媛,曾用笔名白冰、椰子、沙岛等刊发作品。1918年出生于福建安溪,1937年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八路军120师战斗剧社创作员、《战斗报》编辑和记者、西北军区《人民军队报》主编、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等职。

《延安颂》是一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曲。它热情歌颂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有战斗气息。该曲在延安首唱后,迅速传到各解放区,旋即传遍全中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众多年轻人受到该歌曲的感染,奔赴延安,走上革命道路。这首歌曲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被人们传唱至今。1993年,《延安颂》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