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醉酒的唯美句子(有内涵酒醉伤感的句子)

中国的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开始,一直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激起了楚辞的浪花,吟唱着汉乐府的曲调,卷裹着南北朝优美的声律,一直流到了唐朝,至此,中国的诗歌已经汇集成了宽广深邃的海洋,包罗万象。

诗歌在唐朝能够发展至高峰,固然有历史文化的沉淀,但同时,也是更多的外力在推动唐诗的发展。下面列举几点:

首先不得不提唐朝的科举制度,以诗赋为主要内容。无论市场上的题目,还是科举之外的行卷之风,都以诗歌为主,这极大程度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像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都是考场诞生的名篇。

另外,从五胡十六国到隋唐大统一,各民族聚散之中,文化思想也相互融合,这个条件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与外在形式。

并且唐朝建立之后,对各民族文化兼容并济的态度,使得唐朝文人的思想非常活泼,言行举止不像其他朝代一样有那么多拘束,由此唐诗的主题与题材也更加多元化。

而唐朝的经济繁荣,更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各阶层都过着富足的生活,由此从物质追求逐渐转变为精神追求,唐朝许多僧侣道士,都能写出不错的诗歌,甚至许多深闺中的女子,都写下了许多传世的佳篇。

即便是中晚唐时期,依旧有不少优秀的诗作和诗人,比如陆龟蒙。

陆龟蒙早年屡试不第,便成为了刺史张博的幕僚,中年他曾做过一些小官,后来经营了一座茶园,隐居在太湖周边,经常携着茶炉酒具钓竿泛舟于太湖之上,自称江湖散人。

陆龟蒙与皮日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经常唱和,今天说的就是一首唱和诗《和袭美春夕酒醒》:

几年无事傍江湖,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明月上,满身花影倩人扶。

题目中的袭美是诗人皮日休的表字。一天,陆龟蒙和皮日休喝醉了,醒来发现已经是夜晚,又见眼前景色十分优美,于是皮日休写了首《春夕酒醒》,之后,陆龟蒙和了这首诗。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常见的爱恨情仇、生离死别、天下苍生,只是一首悠然自得的闲适诗。首句,说的是陆龟蒙的归隐生活,古人常说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庙堂是指官场朝廷,而江湖,则是指归隐的生活。

江湖中的不系之舟,一直以来被视为自由的象征,泛舟太湖的陆龟蒙,定然是无牵无挂的,正是因为有这种心态,所以他才能行到水穷,坐看云起,想醉的时候就醉一场。

第二句就承接了首句的“无事”,随意醉倒在一个酒垆。这种行为,大有唐伯虎,在桃花下醉眠的潇洒。

等到陆龟蒙醒来时,已经到了夜晚,睁眼一看,发现已是寂静无人的夜晚,明月在无声的在夜幕中流转。皎洁的月光不禁让诗人错愕,上一刻,还是阳光普照,下一刻,却是明月高悬,恍惚之间,仿佛来到了仙境。

从第三句可知,诗人在酒垆之中睡了很久,这个细节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居住地方的雅和静,因为若是在闹市之中,车水马龙,醉酒之人倒下片刻,就要被围观,或者被拖走了,遑论一觉睡到酒醒。
这一句,看似是荡开一笔,写的是酒醒后的状态,但“不知”二字,依旧紧贴首句的“无事”,因为只有心中无事,才能醉得这么安心,以至于不知月在天。

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只用了短短7个字描写了,花枝在皎月的照耀下,光影错落的迷人景象,花影本是看得见摸不着的,而一个“满”字,化无质为有质,花影似乎变得立体了,变得鲜活了。“倩人扶”更彰显了诗人在月下,花间归去的潇洒姿态。

此句的艺术手法,与“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非常相似,陆龟蒙写在前,可见更胜一筹。

闲适诗看起来是很好写的,尽量做到静、雅、美、淡就可,但是一味的追求闲适,显得空洞无物,但如果融入太多的社会、政治思考,甚至人物情志,这类诗又失去了“闲适”的意境,非常难把握。

但陆龟蒙在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黄公酒垆。这是竹林七贤经常聚会喝醉的地方,竹林七贤看似归隐山间,不问世事,实际对天下苍生还是很关心的,可是时局不佳,他们只得隐退山林,寄情诗酒。

这一典故,便让这种闲适,多了一份令人回味的韵味,仿佛在陆龟蒙倩人扶的身影中,还藏着淡淡的担忧。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