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出自唐·杜甫《吾宗》。愿,希望。一个家庭,如果主人勤劳,黎明即起,辛勤劳作,自然就会一家温饱无忧;一个国家如果年成好,五谷丰登,人民丰衣足食,国家自然太平。“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两句,以“常早起”、“愿年丰”两个生活细节,写出了朴素的爱国之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立志报国,其实还有一个真心与否的问题。若是真心“许国”,必无私心杂念,自然不会想到自己的名利爵位。如此,则愤惋之情必不生;否则,愤惋之心便会挥之不去矣。“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二句,以“设问”修辞法表而出之,更显报国之心情真意切、报国之志不容置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若想思如泉涌,下笔万言,必须要读很多的书。如果读了很多的书,那写文章的时候就有如神助。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出自唐·杜甫《秦州杂诗》其七。不夜,未入夜。此二句表面是写景:地上没起风,高空上却飞云出塞;夕阳西下,夜幕尚未完全闭合,一弯上弦月已经早早地照耀着边关。实则是写心,通过云与月的高度警惕性,抒发诗人对边关防卫的忧患之情。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出自唐·杜甫《奉则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使达到。要使君王的政绩民望超过尧舜等上古明君,要使民风再回归淳厚朴实的境界。这是杜甫的理想,也是间接地批评当时国君不贤、民风不淳的现实。同时,也由此说明了一个治国安邦的道理:君贤主明,才能使民风归于淳厚朴实。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要区分并剔除那些华而不实的虚伪的东西,而学习继承《诗经》中的优良手法,广泛吸收各家教益,熔众家之长于一炉。说明对以前的作品应去伪存真,并博采众长。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出自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二。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刚结束,吐蕃、回纥之兵又乘虚而入,再加藩镇割据势力已成,战乱时时有之。此时的诗人独居夔府,往日可以依靠的友人严武又已故去,看着孤城落日,诗人不禁倍感孤独凄凉。于是,不能寐的夜晚,遥望夔府正北的京师长安,不禁又担心起君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出自唐·杜甫《偶题》。著书立说是千古大事,作品写得好坏,自己心里有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出自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我的癖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性僻:性情怪僻偏颇。耽:沉溺,入迷。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出自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也不能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六朝时的“清词丽句”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废而不讲。